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功能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功能科是由超声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经颅多普勒室、肌电图室、骨密度室、呼吸睡眠室组成,是医务人员使用不同的诊断仪器获得人体各种信息的功能检查科室,此类检查均为无创检查,深受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好评。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功能科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0人。业务骨干先后多次参加全国专业技术学习班,并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全科工作人员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全科发表医学论文余篇,自编教材2本,承担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二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功能科各个诊断室介绍:

超声室:拥有意大利百盛DU6、MyLab20彩超机各1台、美国GE公司LOGIQ200 B超机1台、日本日立EUB-405便携式B超机1台。目前已开展心脏超声检查,对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均可提供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肝胆系统、泌尿系统、腹膜后、妇科、产科等腹部超声检查;眼球、甲状腺、涎腺、乳腺、阴囊睾丸、体表肿物等小器官超声检查;开展腹部大血管、颈部血管、上下肢动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本科室从2002年开展了介入超声工作,进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腹腔、腹膜后肿物的穿刺活检术;超声引导下腹腔脏器脓肿穿刺抽脓术;超声引导下肝、肾、卵巢、乳腺囊肿的穿刺抽液及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腹腔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肾盂积水穿刺置管引流术,目前已安全完成超声介入治疗术300多例,效果显著。超声介入治疗为微创治疗的一种手段,可以准确定位病灶,减少穿刺的危险性;操作简便、迅速;无放射性损伤;患者组织损伤小;费用低廉。

心电图室:本室有配备工作站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便携式心电图机1台。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各种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梗死、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

脑电图室:本室配备脑电图机1台。脑电图可以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及脑的病理变化,对各种类型的癫痫、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颅内炎症、精神疾病、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疾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有很大的价值。

经颅多普勒(TCD)室:本科室配备经颅多普勒仪1台。检查范围包括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包括颅内、颅外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非粥样硬化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包括烟雾病、大动脉炎和其它原因所致脑动脉狭窄)。

肌电图室:本室配备肌电图仪1台。肌电图用于检查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长压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肌肉疾病等疾病。

骨密度室:本科室配备骨密度检测仪一台,用于检测人体内骨质密度的检测,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呼吸睡眠室:本科室配备呼吸睡眠检测仪一台,用于打鼾、呼吸暂停、睡眠等疾病的诊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参加甘肃中医学院和平校区开工仪式

8月25日上午,甘肃省2014年省列重大项目——甘肃中医学院和平校区开工仪式在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隆重举行。我院院领导、职工代表参加了开工仪式。(院办) 相关链接: 建设甘肃中医学院和平校区,是甘肃省委、省政府重视中医药事业,支持高等医学教育,关心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校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省上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门汇报,深入到学校调研,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并现场办公,从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土地供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入手,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省发改委、教育厅、卫计委等有关厅局及兰州市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2014年,省政府确定以甘肃中医学院和平校区为基础,计划投入19.9亿元,打造我省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甘肃中医学院和平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和平开发区内,规划在校生1.5万人,总用地面积74.6万平方米,其中校区建设用地69.7万平方米(1050亩),总建筑面积44.5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计划2016年完成一期建设项目,2018年完成和平校区全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甘肃中医学院是我省目前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医学类本科院校,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建校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为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四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有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制剂、针灸推拿学等20个本科专业或方向,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培养留学生资格。 甘肃中医学院和平校区的开工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甘肃中医学院办学面积狭小的瓶颈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省内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提升办学规模与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结构,缓解全省基层高等医学人才紧缺的难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甘肃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中药产业大省建设;有利于发挥学校在教学、科研,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医药发展改革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以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总体部署的落实。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怎么治疗
高云
回答: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抗凝治疗、支持治疗、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感染性心脏瓣膜病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心脏瓣膜损伤、既往心脏手术史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医生会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或万古霉素等。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4-6周静脉给药,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治疗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于真菌性心内膜炎,可能需使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2、手术治疗 当感染导致严重瓣膜损坏、心力衰竭或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根据瓣膜损伤程度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手术时机需个体化评估,通常在抗生素治疗1-2周后进行。术后需继续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心功能和感染指标。手术高风险患者可能需多学科团队评估。 3、抗凝治疗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易形成赘生物和血栓,尤其置换机械瓣后需长期抗凝。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需定期检测INR值调整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考虑。抗凝治疗需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更为重要,可降低卒中风险。 4、支持治疗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常伴随心力衰竭,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心功能不全可能需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心脏耗氧,但需预防深静脉血栓。营养支持对改善免疫力和促进恢复很重要,尤其对长期发热消耗患者。氧疗可缓解缺氧症状。 5、预防复发 感染治愈后需预防复发,高危人群如人工瓣膜患者在进行牙科或侵入性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及时治疗感染灶。定期心脏超声随访监测瓣膜功能。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免疫抑制状态。避免静脉药物滥用等危险行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和心脏超声。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出现气短、水肿、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