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内镜中心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镜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目前鄂尔多斯市乃至周边地区最大的各类内镜诊断与治疗内镜综合性中心.内镜中心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竭诚为患者服务,全程优质、高效,形成一整套科学,严谨,便捷,温馨的服务体系。内镜中心拥有世界顶尖的各类内镜诊疗设备。有美国伟伦(Welchallyn)电子胃镜,日本0LYMPUS高清晰度电子胃镜,电子全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 日本0LYMPUS各治疗器械, 日本潘太克斯全结肠镜, 日本PANASONIC光电子内镜显像仪,德国ERBE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机、内镜专用微波治疗仪,内镜影像工作站等高科技诊断与介入治疗设备。中心同时拥有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从事内镜诊疗工作近三十年的专职内镜专家两名,主治医师一名。主管护理师两名。从而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内镜中心充分利用高科技设备:在内镜下对咽部、食道、胃、十二指肠、胆胰管,全结肠、直肠,肛门,气管、支气管等各种疾病均能做出较准确诊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2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

年5月3日,我科邀请北医三院王涛教授来我科为2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内动脉剥脱术,效果良好,目前两位患者已经好转出院。 图中所示为术中切除的颈动脉斑块众所周知,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居首位。2008年我国国民回顾性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疾病。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治疗费用的“五高”特点,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70%以上的卒中都是首发事件,有效预防仍然是降低卒中负担的最佳途径。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可以用金字塔显示。塔底,即第一层,是最基础的、人群最庞大的,是对普通民众、患者和医生的教育;其次,第二层是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及调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久坐不运动、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第三层是卒中的筛查;第四层是对筛查后的不适合手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内科药物治疗;最后一层,即第五层是外科干预,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金字塔”式的卒中预防体系类似于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金字塔的一、二层相当于一级预防,金字塔的四、五层相当于二级预防,而三层的筛查则是对一级预防失败的人群进行及早干预的过渡和保障,也是过去一直被忽视的。而国际社会早已充分认识到卒中防治的重要性,王陇德院士在2012年6月30日天坛国际脑血管病大会启动开幕仪式上讲到,美国经过对卒中人群干预,卒中死亡率下降了35%,日本经过卒中的积极干预,脑血管病病死率从1970年占据死因的第一位,到1985年降到第3位,近年降到第7、8位。 多数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狭窄。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年卒中率高达13%。颈动脉狭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许多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单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仍无法避免卒中的发生。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比较常见。由于斑块形成导致颈动脉狭窄,脑血流减少到临界状态以下从而导致低灌注脑梗死,或者斑块坏死、脱落、表面溃疡,脱落的斑块颗粒顺血流可阻塞各级脑血管,同时溃疡表面可有血栓形成,大的碎片、血栓脱落随血流漂流到脑部阻塞较大的脑动脉导致卒中,小的血凝块脱落也会造成小卒中及卒中发作。另外、斑块内出血可能造成颈内动脉突然闭塞,造成严重卒中或脑缺血。由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缺血性卒中,CEA是去除斑块、治疗狭窄的最佳选择。 神经外科通常在显微镜下进行CEA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可下地活动,术后恢复较快,正因为如此,CEA手术预防卒中的观点已被欧美等西方国家普遍接受。2006年11月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在德国接受CEA手术。美国大约每年有15万患者接受此手术。 世纪80年代末国内神经外科最早开展CEA手术的周定标教授认为“CEA已被公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同时认为,到目前为止,众多的试验中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CAS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可与CEA媲美,CEA仍然是大多数需要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仍然是“金标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青少年ST段改变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青少年ST段改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电图复查、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方式明确诊断。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生理性因素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位置相对偏横位可能导致ST段轻微抬高或压低,通常无胸闷胸痛等症状。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检测。 2、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心肌炎,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T波倒置,多有心悸乏力症状。需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磷酸肌酸钠注射液等营养心肌药物。 3、心包炎 结核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心包炎症,心电图显示广泛导联ST段抬高但PR段压低。患者常出现胸痛随呼吸加重,可通过心脏彩超确诊。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疼痛明显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4、心肌缺血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或川崎病后遗症可能引起青少年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水平型压低超过0.5毫米。需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确诊后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供血,严重者需介入治疗。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会导致ST段压低伴U波增高,高钙血症可引起ST段缩短。常见于腹泻呕吐或内分泌疾病患者,需检测血电解质水平。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重度需静脉补液治疗。 青少年出现ST段改变应避免过度紧张,但需重视定期随访。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运动前做好热身,选择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若出现胸闷气促立即停止活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有家族心脏病史者需增加心脏彩超检查。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