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科由原中医外科开始至今已40余载,20世纪末从中西医结合外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专科十余年,科室目前开放床位36张,科主任为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小儿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理事。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组成的专业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多年来承担了大量教学、临床、科研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这支队伍掌握了坚实的中西医两套专业诊疗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有所创新,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全省中西医结合肝胆胰外科中处于领先水平,2005年肝胆科与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协作,率先成立了“腔镜外科技术协作中心”,此为贵州省首家“腔镜外科技术协作中心”。 2010 年5月31日成为为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免费微创手术,贵州地区二个定点医院之一。经全科医师的多年共同努力已取得了以下的优势:
绝大多数肝、胆、胰及普外科疾病都可用腔镜微创手术来完成,肝胆科已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术、肝囊肿切除、开窗引流术、肝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肝胆科运用三镜或两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为贵州省内首先开展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现已成功进行了350多例患儿手术,肝胆科率先在省内开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颈部没有手术切口,胸部手术疤痕小,部位隐蔽,可被内衣遮盖,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为我省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肝、胆、胰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更趋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采用手术+化疗?中药的综合治疗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显著地提高了术后生存期。
ERCP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是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肝胆科开展了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RCP、EST、胆道支架置入、胆道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胰管切开减压等已成为日常常规诊疗手段。
中医药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的应用:我院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病人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术后应用中医药预防结石(息肉)复发,保留了胆囊功能,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肝胆科采用排石汤5号加减预防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对于胆道结石病人,结石直径小于0.5cm的予排石汤5号加减排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或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应用中医药预防结石复发。
中医中药在外科急腹症的应用:
中医中药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药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疗效显著。
可采用针灸与电针疗法(一般取3-5个穴位)、穴位注射疗法(每次1-2个穴位)、病变部位外敷金黄散、芒硝等中草药。中药汤剂可口服、或经胃管注入、或经直肠滴入等。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是肝胆科特色之一,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肝胆科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采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加减,或予“乳块消”、“消疠胶囊”(院内制剂)口服,治愈及显效达95%以上,取得了理想效果。
近年来常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点已逐渐被西医所认识和接受,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SAP)是我国急症医学的一大优势,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而获痊愈。肝胆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实的学术基础、优良的学术作风、优秀的学术团队、雄厚的技术力量使肝胆胰外科充满着朝气和新的希望。肝胆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引进和消化国际上肝胆胰外科新技术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技术研究,努力促进我省肝胆胰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我省肝胆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