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医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妇科、针灸推拿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小儿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我院成立于1956年,1996年获“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甲中医医院。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贵州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省高等教育优秀实习基地”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记集体二等功。2011年,作为省级龙头医院纳入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省卫生厅将“贵州省中医医院”授予我院。医院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全院在岗职工1000余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900人,高级职称120余人,“贵州省名中医”11名。拥有硕士生导师50余人、硕士96人、博士11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四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批共20人。全院编制床位1000张,有临床、医技科室33个,年门诊4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1.5余万人次,年手术5000余人次。医院拥有检测、诊断仪器价值逾亿元。比较先进的设备有:西门子多层双螺旋CT、核磁共振、柯达CR数字成像系统、GE胃肠机、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菲利浦iu-II彩超、德国drager麻醉机、德国西门子9000型呼吸机等。在国家中医药政策的引领和扶持下,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1个(甲状腺病),“十一五”重点专病项目2个(脑卒中、眼底病),“十一五”重点专科1个(内分泌科),“十一五”重点专病强化项目1个(甲状腺病),“十二五”重点专科2个(脑病科、眼科),“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脾胃病科、肛肠科、急诊科),“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护理学),重点学科3个(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脑病学、针灸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内分泌、脑病、肛肠);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骨伤科、肺病科、脾胃病内科、肛肠科、妇科、皮肤科、肾病内科、急诊科);贵州省第一批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3个(中医肛肠病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肺病学);目前,我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和第一批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苗医苗药治疗慢性疼痛重点研究室”、贵州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贵州省全科医师及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名老中医工作室、贵州省中医医疗监测分中心、贵阳中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骨伤研究所也设在我院。我院始终以“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为院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根本,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新成立了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脑病外科、心病外科、重症医学科、产科(新生儿科)、苗医学科等新学科,病区从2005年的14个增加到30个,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收治病种范围逐渐扩大,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以及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现正在积极着手成立介入科、理疗科、风湿病科。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顺利通过省中管局2007-2009年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评审

为加强全省中医专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专科建设项目,1月24日,省中管局组织省内相关专业专家对我院2007-2009年度8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情况验收评审。 我院各专科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要求,结合医院以重点专科专业带动医院整体发展的规划,专科建设发展迅猛, 8个省级重点专科自2007年陆续投入建设以来,依托医院完备的硬件设施、优秀人才队伍、日趋精湛的中医诊疗技术、日渐丰富的中药制剂、浓厚的中医医院文化内涵,均达到建设目标和要求。 医院党委书记张培琴、院长孙波、副院长袁维真及相关人员出席检查评估会。 评估会上,中医骨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肛肠专科、中医妇科、皮肤科、肾病科、急症与重症学科负责人就各自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进行了工作汇报。汇报会后,专家们分别到8个重点专科通过现场查看、询问及资料检查等方式,分别从科室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护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检查。经过一天的认真检查评估,专家们对我院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通报和分析。参加验收的8个省级重点专科均达到建设要求,顺利通过此次验收评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阴式B超是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阴式B超一般是指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能由妇科常规体检、异常阴道出血、早孕评估、卵巢囊肿监测、子宫肌瘤复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腹部超声对比、激素水平检测、宫腔镜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筛查等方式辅助诊断。建议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检查方式。 1、妇科常规体检 经阴道超声检查常用于已婚女性年度体检,能清晰观察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及卵巢结构。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探头套用无菌避孕套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无性生活史者需改用经直肠或腹部超声。 2、异常阴道出血 非经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等,经阴道超声可测量内膜厚度,异常增厚时需配合诊断性刮宫。检查时间建议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避免经血干扰图像质量。 3、早孕评估 孕5周后经阴道超声能更早观察到孕囊位置,排除宫外孕风险。检查时探头轻柔接触宫颈,不会影响胚胎发育。疑似先兆流产者需同步检测血HCG及孕酮水平。 4、卵巢囊肿监测 生理性囊肿多在月经后半周期出现,经阴道超声可区分囊实性结构,恶性倾向者需结合CA125检测。检查前3天应避免性生活及阴道灌洗,防止干扰结果判断。 5、子宫肌瘤复查 黏膜下肌瘤可能导致经量增多,经阴道超声能精确定位肌瘤与内膜关系。备孕女性需评估肌瘤对宫腔的压迫程度,较大肌瘤可能需先行宫腔镜切除。 检查后出现少量淡粉色分泌物属正常现象,24小时内避免盆浴及游泳。日常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月经期勤换卫生巾。长期腹痛或异常排液者应及时复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配合宫颈TCT检查。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