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于1993年由呼吸循环科单独成立,至今已有15年历史。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科主任、护士长及全科员工共同努力下,心血管内科诊疗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社会效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2年开始,心血管内科率先开展了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单一的药物治疗发展成为介入、药物并重的循证医学治疗时代。
  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理念的变化,相关辅助检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等,相关技术人员的诊断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特邀国内一流专家如胡大一、葛均波、杨跃进、马长生、张澍、徐亚伟、陈绍良等来院讲学、指导手术,加上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全科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在全省地州市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15年的发展,心血管内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和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开放床位43张,CCU床位6张(有先进的床边监测设备和中心工作站)。拥有国际一流心脏彩超、运动平板、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肝炎通过什么途径能传染给别人
胡乃文
回答: 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别人。肝炎是由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具有传染性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 1、血液传播 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含量较高,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感染。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医疗操作应使用一次性器械。 2、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概率较低。携带肝炎病毒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性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可能含有病毒。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较高。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并接种乙肝疫苗。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密切接触。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传播风险较低,但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仍可能导致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生食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可预防传播。 5、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中如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重复使用可能导致肝炎病毒传播。牙科治疗、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操作存在潜在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降低感染概率。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 预防肝炎传播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丙型肝炎疫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危行为,注意饮食卫生,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肝功能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