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 年 病 科 简 介
  概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于2006年组建,承担了老年病的研究与临床诊断治疗的重任。
  医疗质量与服务
  自成立以来,全科医护人员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以“以人为本、真情奉献”为服务理念,在老年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适应本学科的发展,科领导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医疗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讲课,疑难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例讨论,护士长组织护理查房。护理部在医院开展整体护理,提高技术水平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2006年在全省急救技术大比武中获第一名,2007年护师赵妍妍荣获全省岗位技术标兵光荣称号。一年多来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服务满意度均在95%以上,无病人投诉,无医疗事故。得到了广大病人及家人的称赞和认可。
  医护队伍
  目前科室医护人员16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住院医师二名,主管护师三名,护师三名,护士五名。
  科研与教学
  一年多来科室开展了“西宁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与临床探讨”“老年女性骨密度数据库”新业务,发表论文4篇。对所有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都实行规范带教,一年来带教转科及实生80余人次。
  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老年病的防治任务将更加艰巨,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将会成为一个团结奋进、温馨、和谐的团体,为我省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及研究工作贡献一切力量,为他们托起一个健康、和谐、幸福的明天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青海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开展射频消融术

7月1日,超声科新引进美国泰科公司Radionics cool-tip射频消融治疗仪,对多名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直径<5cm)患者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对一大腿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成功实施消融,该项技术为全省乃至西北首例,达到西北先进水平,为我院创下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微创治疗在全省第一的美誉。 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是在超声导向下,使用射频热效应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目前已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成为新的热点。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原理为射频仪发出中高频率的射频波(460k Hz),能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离子相互撞击产生热量,达到80-100℃,可有效快速地杀死局部肿瘤细胞,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和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人体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肝癌、肺癌、乳腺癌。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手术中探查发现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不能承受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均可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尤其对于直径在3cm以内的小肿瘤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媲美。 治疗在静脉麻醉及局麻下进行,治疗时间约1-2小时,患者可一边听音乐,一边接受肿瘤消融治疗,安全系数较高,比较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其费用低、痛苦小、恢复较快,术后观察 1-3 天可出院。结合化疗或放射治疗,可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低压偏低怎么回事
郝盼盼
回答: 低压偏低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性低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天生血压偏低,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日常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若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生脉饮口服液、黄芪颗粒等中成药辅助调理。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身时因体位改变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表现为眼前发黑、眩晕等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脱水等因素有关。建议起身时动作放缓,增加水和电解质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胶囊等血管活性药物。 3、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常引发低压偏低伴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片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日常建议多摄入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表现为低压偏低伴怕冷、水肿。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遵医嘱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日常注意保暖,适量增加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摄入。 5、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引发低压偏低伴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急性发作时需立即就医。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起床前可先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适当增加水分和盐分摄入,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若频繁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应及时排查器质性疾病。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