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睡觉淌汗怎么回事
刘福强
回答: 睡觉淌汗可能由环境温度过高、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缓解。 1、环境温度过高 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被子过厚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出汗散热。建议保持卧室温度在20-23摄氏度,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寝具。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改善环境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常伴心悸、体重下降等症状。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体温调节,可能出现潮热盗汗。需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雌二醇片等药物。 3、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心内膜炎等慢性感染可引起夜间盗汗。结核病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伴低热、咳嗽等症状。需进行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也可能出现夜间盗汗。 4、神经系统疾病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影响汗腺分泌调节。可能与长期精神紧张有关,常伴失眠、心慌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调节神经功能。帕金森病患者因自主神经受损也可出现多汗。 5、药物副作用 抗抑郁药如盐酸帕罗西汀片、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体温调节中枢。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出现明显盗汗时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某些化疗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也会导致盗汗。 建议记录夜间出汗的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选择宽松透气的睡衣,保持卧室通风良好。若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呼吸科。中重度盗汗患者可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胸部CT等检查明确病因。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