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小儿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科已发展壮大为银北地区专业水平较高的科室之一。在50年的发展历史中,小儿内科的专业水平、基础设施、医疗质量、人员结构与人员素质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平罗县综合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小儿科年诊疗人次1,28万人次,年入院1520人次,年业务收入150万元,床位30张,一日病房年输液体约9600人次,在石嘴山地区处于完成各项指标最高的小儿专科。
  小儿科近五年来,全科共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中华系列共6篇,国家核心期刊4篇,省部级刊物共17篇。目前,科室学术气氛浓厚,将会有更高质量的文章发表于国家重要刊物。
  小儿科在新生儿疾病方面,收治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及新生儿肺炎等,每年约300多例,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高达89.78%,诊断、治疗、抢救成功率均处于本地区之首。呼吸系统的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占儿科病人的18%,经过培训回院的我科医生均有自己独到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西医相结合,受到了病人的好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科在小儿疾病的液体疗法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有热无热惊厥的急救技术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华西医科大学、西安医学院、兰州军区总医院等地进修回院的我科医生,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及泌尿系统疾病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的诊治上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五年来共收治126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吃得很多但大便量少是怎么回事
陈勇
回答: 吃得很多但大便量少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体积减小。长期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会使肠道蠕动减缓,食物残渣在结肠过度吸收水分形成干硬粪便。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选择燕麦片、糙米等粗粮替代部分精制主食。 2、胃肠功能紊乱 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影响肠道传输功能。这类患者常伴有餐后饱胀、腹痛等症状,胃肠动力异常导致食物滞留时间延长。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或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 3、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会破坏肠道微生态。有益菌数量减少影响食物分解效率,未被充分发酵的残渣难以形成足量粪便。可食用含双歧杆菌的酸奶,或遵医嘱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 4、肠梗阻 肿瘤、肠粘连等机械性梗阻会导致粪便通过受阻。这类情况常伴随腹胀、呕吐、停止排气等危险信号,腹部CT可明确诊断。需禁食并接受胃肠减压,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等手术治疗。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显著减缓新陈代谢。患者除便秘外还可能出现怕冷、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表现,血清TSH检测可确诊。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建议记录每日饮食种类与排便情况,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1700毫升,适当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促进肠蠕动。若调整饮食2周后仍无改善,或出现腹痛、便血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或甲状腺功能检查。注意避免滥用泻药,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肠道神经敏感性下降。 陈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