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普外科开放病床60张,有医护人员4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9名,博士3人,硕士5人,护士20人。配有先进的电子胃肠镜、腹腔镜、超声刀、痔疮治疗仪等设备。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进步, 2005年重新调整专业组,建立胃肠肛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乳腺甲状腺及外周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外科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著名普外科专家冷希圣教授。
  胃肠肛肠外科:
  主要开展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及腹部良性疾病、普外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业务范围包括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肠瘘、结肠癌、直肠癌、阑尾炎、先天性胃肠畸形、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腹外疝以及痔瘘疾病等。胃肠外科紧跟国际国内胃肠肿瘤治疗的最新动态,以根治肿瘤、延长病人生存期和提高肿瘤病人生存质量为目标,一直坚持肿瘤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原则。科室已开展各类胃肠肿瘤手术,包括D2、D3胃癌根治、结肠癌规范根治、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保肛手术(距肛门4-5㎝的直肠癌也能获得保肛)、胃肠间质瘤、小肠肿瘤等的手术。在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方面,坚持多学科协作,明显提高了术后病人的生存期;建立健全随访制度,对术后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术后疾病复发及进行处理。开展了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胃肠良性疾病等腔镜手术,术后病人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效果显著。除了肿瘤的治疗,普通外科在腹部良性疾病治疗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腹腔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肠息肉、肠梗阻、肠外瘘、腹外疝、切口疝、大肠炎性疾病并发症、先天性腹部疾病、痔、肛瘘、肛裂、严重便秘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肠瘘的治疗上,采用开展静脉营养与肠内营养结合、肠液收集回输等方法,使肠瘘治疗的难度降低,治愈率得到提高。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人工材料修复腹外疝,使腹外疝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复发率明显下降。在最为常见的痔疮治疗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效组合,如传统的注射治疗、手术切除和超声刀手术、PPH治疗等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效果。科室配备专职造口护理师对肠道造口病人进行精心护理和随访。
  肝胆胰脾外科:
  高水平开展了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胰十二指肠肿瘤根治性切除、疑难肝癌手术(肝中叶切除,单独尾状叶切除等)、腹腔镜肝癌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等大手术。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急性重症胰腺炎普通外采用各种先进诊疗技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成功地救治部分极高危病人,使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形成了科室特色。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率达到95%以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面具有特色;肝胆管结石,以前许多患者常常要接受多次手术,且疗效不佳,近年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各病变肝叶的切除),术后辅以纤维胆道镜取石,使绝大部分病人免于二次手术,且结石残留率明显降低。规范开展各种疑难、复杂肝胆胰脾外科手术基础上,科室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创用了无需阻断肝门的区域无血肝切除技术:行半肝、肝叶、肝段和联合肝段切除以及右三叶切除、肝尾叶切除术,既减少了手术出血又避免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推动了肝脏外科整体的发展。肝癌患者术后辅以经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泵化疗等综合治疗,复发率低,大部分病人术后生存状况良好。近年科室还引进了进行肝脏肿瘤局部治疗的多极射频消融仪,通过B超或腹腔镜引导下经皮或术中进行肿瘤局部的射频治疗,能最大限度灭活肿瘤,缓解症状,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便利、廉价的治疗手段。尤其对无法切除的肝癌、肝转移癌、复发性肝癌,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甲状腺及外周血管外科:
  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开展了保乳乳癌根治术、哨兵淋巴结活检术以及乳房切除后一期整形手术等,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普通外科还长期进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以及早期诊治的研究,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在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方面,均采用美容技术进行,具有疤痕小、外观美的特点。科室将引进纤维乳管内视镜(乳管镜),用于诊断乳管内微小病变以及对其进行术前定位,是目前诊断以乳头溢血为表现的乳管内癌和乳头状瘤的最好方法,同时对乳管炎症可进行冲洗治疗,可免除手术痛苦,且能解决目前乳头溢液病因诊断和手术定位的难题。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及手术操作技术经过系列改进达到规范,广泛开展了甲状腺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联合切除术),具有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开展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长期肾功不全病人的甲状旁腺切除、自体移植术。开展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等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治。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党委书记类延旭带队赴霍邱县开展先心病义诊

8月22-25日,经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联系,党委书记类延旭带队医务人员一行6人前往安徽省霍邱县开展先心病义诊筛查活动,并于22日双方签订了医疗帮扶合作协议。在签字仪式上,类延旭书记表示将积极为霍邱县医疗卫生人才培训搭建新平台,并拟在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专家来霍邱义诊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希望通过对霍邱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活动,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到北京专家先进技术。霍邱县副县长孙玉俊指出,此次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将对提升全县少年儿童的健康水平,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返贫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带动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希望全县医疗卫生系统抓住此次机遇,切实提高当地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4天时间,我院医生对129名先心病疑似患儿进行了确诊筛查,有明显手术指征者为75名,另有22名患儿属于复杂病例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此次义诊筛查的确诊患儿将分期、分批来院进行治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有头皮屑怎么回事
顾倩
回答: 新生儿有头皮屑可能是由乳痂、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保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常见的头皮屑样表现,主要由母体激素残留导致皮脂分泌过多,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形成黄白色鳞屑。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6周,多集中于囟门及头顶部位。家长可用婴儿专用软毛刷轻柔清理,或使用橄榄油软化后清洗,避免强行剥落。该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 2、皮肤干燥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若环境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可能引发干燥脱屑。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可能伴有轻微发红。建议家长将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水温保持在37-38℃,使用无皂基婴儿沐浴露。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婴儿润肤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常见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家长可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次,或局部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硫化硒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该病易复发但预后良好,多数患儿1岁后症状减轻。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头皮鳞屑伴环形红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家长发现异常脱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并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日常需保持头皮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洗发产品、织物残留洗涤剂或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应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改用无香料无色素配方的婴儿洗护用品。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0.05%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日常需选择纯棉衣物,洗涤时充分漂洗以减少化学残留。 新生儿头皮护理需注意保持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若头皮屑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家长须及时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可定期用婴儿按摩油轻柔抚触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角质代谢,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囟门。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