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一线检查指导,做好谋局发展??校领导带队到我院开展教学检查座谈会

9月10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迎来了2014-2015学年上学期开学上课的第一天。为及时了解开学后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张志勇副校长率校教务处、教评中心等部门领导到我院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和我院黎乐群院长、韦长元副院长、教务科全体以及各教研室正副主任和教学秘书进行了座谈。 张志勇副校长首先听取了韦长元副院长关于肿瘤医学院新学期各项工作的计划安排及教学准备工作情况。其后,黎院长表示,我院将会继续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构建医院的教学和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平台,一如既往地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的一线教学活动,希望学校领导能充分考虑我院研究生招生学科分类多样化的建议,争取在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及护理学等学科专业上进行招生。 张志勇副校长肯定了我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赞赏了我院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临床技能赛等各项重要活动取得的成绩,强调广大教师要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张志勇副校长对我院提出了工作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理念等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第二,完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团队;第三,从近期和长远通盘考虑构建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既能满足目前的需要,也要结合学校今后建成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来谋划发展建设;第四,要求医院在制订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教学工作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把教师教学工作情况与个人的晋升和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为肿瘤医学院“大综合、强专科”的发展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也更好地承担起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癌化疗后发热是怎么回事
徐建威
回答: 肺癌化疗后发热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肿瘤热、粒细胞缺乏、脱水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感染 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引发感染。常见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尿路感染伴有排尿灼痛。需进行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白细胞。 2、药物反应 部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出现在用药后24小时内,体温多在38℃以下。可伴有面部潮红、寒战等症状。一般停药后自行消退,必要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症处理,但须排除感染因素。 3、肿瘤热 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原可能导致发热,体温多在37.5-38.5℃波动,使用抗生素无效。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可遵医嘱试用萘普生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加强肿瘤病灶控制。 4、粒细胞缺乏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时易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9℃,常见口腔黏膜溃疡、肛周疼痛。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配合层流病房隔离保护,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5、脱水 化疗后呕吐腹泻导致体液丢失可能引发脱水热,伴有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需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散,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少量多次饮用。 肺癌化疗期间应每日监测体温,发热时记录热型及伴随症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藕粉,避免辛辣刺激。适当进行床边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度劳累。所有治疗用药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