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

中医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是我区具有特色的优势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中药配合化疗、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为特点。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硕士生导师1人、主治医生3人,科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2人,全科工作人员共有16人。承担了42张床位的临床治疗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病人满意度为宗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全程关护治疗模式”(TCT)的服务平台,通过病人随访电子系统,持续满足各类病人的不同需求,努力塑造一个高素质、综合能力全面的科室。

医疗

我科目前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化疗)、综合治疗(配合理疗、康复、心理等)肝癌、胃癌、肠癌、胰胆系肿瘤、肺癌、鼻咽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等各种肿瘤。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注意发挥祖国医学特色,注意调整抗癌治疗与机体全身状况的关系,争取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并制定了对手术、放疗、化疗减毒、增效的协定处方:包括保护肾功能方、保护肝功能方、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方、营养食疗等协定处方。发挥中医药特长,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科室结合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方法,开展一系列肿瘤的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促进康复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姑息治疗晚期肿瘤以及肿瘤合并症,开展顽固性腹水、骨转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管循环障碍综合征,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放化疗引致口腔炎,放射性肝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重点研究。我科还兼治乙肝、药物性肝损害、肝硬化及腹水、肝血管瘤、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风湿、类风湿病等内科疑难杂病,也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科研

我科重点对肝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骨转移瘤及疼痛、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纤维化、放化疗所致口腔炎、放射性肺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循环障碍症、癌性胸、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开展内科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杂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科室不仅重视临床研究,近年来也加强了基础研究,重点进行血瘀证与肿瘤关系、中药预防肿瘤转移及复发,中医证侯现代化研究。多年来积累了医疗、科研、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一线检查指导,做好谋局发展??校领导带队到我院开展教学检查座谈会

9月10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迎来了2014-2015学年上学期开学上课的第一天。为及时了解开学后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张志勇副校长率校教务处、教评中心等部门领导到我院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和我院黎乐群院长、韦长元副院长、教务科全体以及各教研室正副主任和教学秘书进行了座谈。 张志勇副校长首先听取了韦长元副院长关于肿瘤医学院新学期各项工作的计划安排及教学准备工作情况。其后,黎院长表示,我院将会继续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构建医院的教学和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平台,一如既往地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的一线教学活动,希望学校领导能充分考虑我院研究生招生学科分类多样化的建议,争取在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及护理学等学科专业上进行招生。 张志勇副校长肯定了我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赞赏了我院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临床技能赛等各项重要活动取得的成绩,强调广大教师要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张志勇副校长对我院提出了工作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理念等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第二,完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团队;第三,从近期和长远通盘考虑构建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既能满足目前的需要,也要结合学校今后建成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来谋划发展建设;第四,要求医院在制订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教学工作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把教师教学工作情况与个人的晋升和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为肿瘤医学院“大综合、强专科”的发展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也更好地承担起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胃癌切除后伤口渗水怎么办
徐建威
回答: 胃癌切除后伤口渗水可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使用抗生素软膏、加压包扎、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伤口渗水可能与伤口感染、脂肪液化、淋巴漏、缝合线反应、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胃癌切除手术后伤口渗水时,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柔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避免用力摩擦导致二次损伤。每日观察渗液颜色和量,若为淡黄色清亮液体且量少,可能为正常组织液渗出。擦拭后待皮肤自然晾干或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不可使用吹风机或毛巾用力擦拭。保持衣物宽松透气,避免压迫或摩擦伤口区域。 2、定期换药 根据渗液情况每日或隔日更换敷料,选择吸收性好的无菌纱布或伤口敷料。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先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揭除旧敷料时顺毛发方向缓慢剥离。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记录渗液性状变化。若使用造口袋收集渗液,需确保粘贴紧密无渗漏,袋内液体超过三分之一时及时更换。 3、使用抗生素软膏 对于轻微感染的伤口渗水,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制剂。涂抹前清洁伤口,取适量药膏均匀覆盖创面,厚度约1毫米。避免长期使用同种抗生素软膏,防止产生耐药性。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立即停用并就医。 4、加压包扎 淋巴漏导致的持续渗水可采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压力以不影响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为宜。包扎时从远端向近端螺旋缠绕,每圈重叠三分之一宽度。夜间可适当放松压力,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皮肤缺血。配合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每日累计抬高时间不少于8小时。若加压后出现麻木、疼痛加剧需立即解除包扎。 5、就医处理 当渗液呈脓性、伴有恶臭或发热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对于大量淋巴液渗漏或持续超过1周不愈者,可能需手术探查或淋巴管结扎。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超声清创、负压引流或重新缝合等措施。合并低蛋白血症者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营养不良患者需调整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 胃癌术后伤口护理需特别注意营养补充,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豆腐等易消化食材。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适量增加猕猴桃、橙子、牡蛎等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饮食,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张力。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监测营养指标变化。保持积极心态,伤口完全愈合通常需要4-8周时间,期间出现渗液异常增多或发热需立即返院检查。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