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病理科最早成立于 1981 年,历经 20 余年。目前病理科拥有副主 任 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技师等工作人员 7 名,其中硕士研究生 1 名,本科生 4 名。拥有自动脱水仪、自动仓埋机、切片机、冰冻切片等大型设备及 Olympns 高端显微镜 6 台。

病理科自成立以来病例数逐年递增,今年将突破 4000 例,自 1998 年我科开展了术中冰冻快速诊断技术,对临床手术医生手术中的帮助起了重大的作用。近 10 余年来免疫组化技术日新月异,我科也已开展近 60 多种抗体的检测,用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肿瘤预后的研究。 2005 年我科新添置了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现已采用图文并用的形式成像后出具每份病理报告,最大程度上的支持临床工作,为病人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指标
于淑霞
回答: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淀粉酶升高、血清脂肪酶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影像学检查异常等。该疾病属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类型,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1、血清淀粉酶升高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内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峰值,持续3-5天。该指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时对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但需注意其他急腹症也可能导致淀粉酶轻度升高。动态监测淀粉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2、血清脂肪酶升高 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较淀粉酶更长7-10天。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淀粉酶,尤其适用于就诊较晚的患者。脂肪酶水平与胰腺坏死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3、白细胞计数升高 白细胞计数常超过1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这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存在,严重者可出现核左移现象。持续升高的白细胞提示感染性坏死可能,需警惕脓毒症风险。 4、C反应蛋白升高 C反应蛋白在发病后24-48小时明显升高,超过150mg/L提示重症胰腺炎可能。该指标是评估炎症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参数,动态监测可帮助判断坏死范围及继发感染风险。 5、影像学检查异常 增强CT是诊断金标准,可显示胰腺坏死区域无强化灶及胰周积液。Balthazar CT分级≥D级提示严重坏死。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和胰周渗出,但受肠气干扰较大。MRI对胆源性病因评估有优势。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需绝对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无法耐受时采用肠外营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血气分析,警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恢复期应避免高脂饮食,戒酒并控制血脂,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或器官功能恶化时需及时就医。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