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分泌代谢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代谢病科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本专业是医院的特色学科,是市内主要的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实习、进修学科之一。内分泌代谢病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医、教、研并重且相互结合,在总体实力上成为市内主要的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诊治和研究学科,且在许多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与区内外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学科非常重视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在糖尿病的诊断、分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饮食、运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筛查、防治,糖尿病足病(溃疡)的筛查、防治,糖尿病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糖尿病规范诊疗,动态血糖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甲状腺疾病诊治方面处于市内领先地位。在垂体?肾上腺疾病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及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研究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痛风、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生长发育障碍等疾病诊治方面,确立了优势。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在区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负责多项市级和省级科研课题。
  内分泌代谢病科拟在编专科医师7位,专业护士10多位。目前副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临床研究生2人、糖尿病足病师1人、住院医师3人。科主任俸东升同时兼任梧州市医学专家库成员、广西内分泌学会常委、广西内分泌医师协会常委、 广西糖尿病学会委员、 广西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专业护士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对大量的内分泌相关疾病病例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整套疾病检查-观察-护理-配合治疗的专科流程。学科现有床位40多张,由爱心病房、普通病房、特需病房(VIP)组成。
  内分泌代谢病科临床诊治专科拟设置十个临床诊疗组,分别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组、糖尿病强化治疗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组、糖尿病足病(溃疡)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组、甲状腺疾病诊疗组、垂体瘤生长发育障碍诊疗组、骨质疏松诊疗组、血液病诊疗组、内分泌代谢病科护理组。
  内分泌代谢病科本着“人道、仁心、仁术、健康”的院训,为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服务。建立梧州一流的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诊疗和研究学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和作风建设,根据医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安排,4月14日下午,市红十字会医院在11楼会议室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共青团员代表共200余人听取了讲座。讲座由郑裕明副院长主持,党委麦志明书记主讲。 麦志明书记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为主题,结合历史和时事、理论与实际,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实践要求、途径方法以及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讲解。他认为,共产党员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任务,就是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聆听专题讲座的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麦书记的讲座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针对性,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群众路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烧心怎么缓解比较好
陈国栋
回答: 烧心可通过调整饮食、抬高床头、服用药物、控制体重、避免紧身衣物等方式缓解。烧心通常由胃酸反流、饮食刺激、肥胖、妊娠、食管裂孔疝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摄入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及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避免空腹食用巧克力或薄荷。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香蕉、西蓝花,进食时细嚼慢咽。每日少量多餐,睡前2-3小时停止进食。胃酸过多者可适量饮用低脂牛奶或摄入姜茶。 2、抬高床头 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胃酸反流。可使用楔形枕或床脚垫块,避免仅垫高头部导致腰部受压。左侧卧位睡姿有助于降低食管压力。饭后避免立即平卧,建议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 3、服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症状持续时需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必要时联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进行根治治疗。 4、控制体重 腹型肥胖会增加腹压诱发反流,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避免快速减重导致代谢紊乱,每周减重不超过0.5-1公斤。腰围男性应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运动后避免立即大量饮水加重胃部负担。 5、避免紧身衣物 腰带、束腹带等会压迫腹部促使胃内容物反流,建议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孕妇可使用托腹带分散压力,但不宜过紧。避免弯腰、举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搬重物时保持背部挺直下蹲。长期咳嗽或便秘者需及时治疗原发病。 日常应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烟草会松弛食管下括约肌。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焦虑可能加重功能性烧心症状。若每周发作超过2次或伴随吞咽困难、体重下降,需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巴雷特食管等病变。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有助于医生判断诱因,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管pH监测。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