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心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脏内科

字号:

+-14

宣武医院心内科历经60年发展历程,建院伊始,在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汪家瑞教授带领下始创心内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专业齐全、技术精良、诊疗规范、学科特色鲜明、医教研并举、国内知名的心脏学科。心内科涵盖重症监护、冠脉介入、心脏起搏与电生理、超声心动、无创心电检查、心脏康复等专业组。年门诊量、住院患者量和手术量、介入治疗量等均居首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前列。

心脏重症的前身是冠心病监护病房(CCU),顺应老龄化和多合并疾病及疾病谱的变化,CCU正向CICU发展,CCU与ICU技术、理念和诊疗模式融合,从感染、营养支持、镇静、循环辅助(IABP、ECMO)、有创和无创呼吸辅助、床旁血液滤过、床旁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等全方位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进行管理,显著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成为医院国家临床重症医学专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心血管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心内科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二十余年,至今已完成几万例冠脉诊疗,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运用旋磨、激光、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和血流储备分数(FFR)等当今先进的病变评价和治疗技术手段实施CTO等冠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心内科已经成为全国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组在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的完成双腔及三腔起搏器、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等国内先进仪器的安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年,在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方面心脏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三维电生理射频消融仪完成频发室早、室速、室上速、房扑、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治疗例数及疗效位于北京前列。心内科已经成为全国心律失常介入专业培训基地。

心内科拥有国内先进的心脏超声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除完成一般超声检查外,还常规开展床旁心脏超声、经食道心脏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心脏手术术前术后血管评估、心脏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术中监测等工作。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脏内科承担了物理诊断学和心血管临床医学的教学任务,是最早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一大批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超强的老师,赢得了诸多的荣誉和良好的口碑。心内科也是首都医科大学最早设置硕士和博士生培养点的学科,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近百人。

在“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院型医院”方针的指导下,心内科始终重视科研对学科发展的助推作用。心血管病研究室创立于1986年, 1988 年在国内首次发现并分离、提取了人类白细胞血管紧张素Ⅱ物质,建立了血浆肾素活性的检测方法;率先在国内提出国人老龄化进程中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衍变特点、心包具有合成、贮存、分泌心钠素的功能、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损害、舒张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损害、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等观点。在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与循环心钠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纤溶系统监测等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心内科同时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大课题、市科委、市教委、市卫生局、首医大基临课题等二十余项,获得市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现在,宣武医院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心内科将依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神经学科优势,在老年心血管病和心脑共病及跨学科诊疗领域拓展、创新,形成新的学科发展优势及新型诊疗模式,造福患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圆满完成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官会医疗保障任务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官会于2014年8月5日至8月22日在北京召开。根据北京市卫计委《关于执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高官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的通知》(北京市保健办发[2014]42号)文件规定,我院承担了会议驻地的医疗保障任务。 接到此次医疗保障任务,我院立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按照北京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要求,选派了综合科政治素质好、组织观念强、业务技术娴熟、外语沟通能力佳的主治医师马丽娜和护师李宇洋执行此次医疗保障任务;并对队员们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培训,以保证此次医疗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两位医护人员在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严格按照会议组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医疗保障工作,24小时始终坚守岗位,涉外服务意识强,对待参会外宾热情周到,备用药品齐全,医疗设备完好,体现出了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会议期间先后接诊12人次,均给予了及时有效的处置,得到患者的称赞,圆满完成了此次高规格涉外的医疗保障任务,并受到会议组、北京市保健办等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有头皮屑怎么回事
顾倩
回答: 新生儿有头皮屑可能是由乳痂、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保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常见的头皮屑样表现,主要由母体激素残留导致皮脂分泌过多,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形成黄白色鳞屑。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6周,多集中于囟门及头顶部位。家长可用婴儿专用软毛刷轻柔清理,或使用橄榄油软化后清洗,避免强行剥落。该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 2、皮肤干燥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若环境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可能引发干燥脱屑。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可能伴有轻微发红。建议家长将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水温保持在37-38℃,使用无皂基婴儿沐浴露。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婴儿润肤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常见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家长可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次,或局部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硫化硒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该病易复发但预后良好,多数患儿1岁后症状减轻。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头皮鳞屑伴环形红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家长发现异常脱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并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日常需保持头皮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洗发产品、织物残留洗涤剂或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应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改用无香料无色素配方的婴儿洗护用品。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0.05%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日常需选择纯棉衣物,洗涤时充分漂洗以减少化学残留。 新生儿头皮护理需注意保持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若头皮屑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家长须及时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可定期用婴儿按摩油轻柔抚触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角质代谢,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囟门。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