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是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硕士和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理基地,主编《临床皮肤病学》和《临床皮肤科杂志》。有教授7名,副教授2名,博导2名,享受政府津贴3名,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4名,在读博士7名、硕士8名。承担科研项目12项经费50.2万元;获科技成果奖14项,成果转化创收近五十万元;出版著作14部,近三年发表论文84篇(其中SCI收录8篇);所属的皮肤免疫、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皮肤病理、真菌实验室和斑贴试剂实验室已初具规模。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具有的优势与特色:

一、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在国内领先

在现代皮肤科领域中,斑贴试验(后简称斑试)是寻找接触性皮炎致敏原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性皮肤病防治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方法。我科赵辨教授主持研制的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剂盒,是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小组制定的TROLAB标准筛选抗原系列的基础上,确定和制造了一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斑试筛选抗原和国际通用的铝斑试器,通过大量临床验证,其质量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试剂盒已于1996年在国内首家取得正式投产的批准文号苏卫药(1996)第402001号。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剂盒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提高了接触性皮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

同时本产品的推广应用不但提高了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水平,而且还推动了化妆品皮炎的防治研究。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作为卫生部化妆品人体试用安全协作组的副组长单位,几年来在对化妆品皮炎的监测和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参与了化妆品皮炎诊断国家标准的制定,我们的研究成果:“用可疑化妆品进行斑贴试验所需浓度”已被化妆品皮炎诊断的国家标准中采用。

二、皮肤光免疫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皮肤光免疫的研究是当今世界上的研究热点,也是皮肤免疫的重要内容之一,紫外线对人体健康既不可缺少,又会对机体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UV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在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二项国家自然基金,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已有的研究表明:存在于皮肤角层中的尿刊酸作为重要的光受体,是表皮中吸收紫外线的主要成分,经中波紫外线辐射后异构成的顺式尿刊酸在紫外线免疫抑制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尿刊酸介导的光免疫抑制的分子机理的同时,我们还发现顺式尿刊酸是一种作用十分明显的免疫抑制和抗炎因子,有类皮质类固醇样的作用,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对性病的研究在国内达先进水平

性传播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失去健康寿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国性病的发病率也以每年近30%辐度在增长,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特别是发病率增长迅速又难治愈的病毒性性病对皮肤性病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在尖锐湿疣的研究方面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由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DNA研究”,发表论文8篇;1996~1998年由江苏省科委科研基金资助完成“尖锐湿疣疗法的评估和机理研究”,发表论文6篇;其中女性假性湿疣和外耳道乳头状瘤病因研究获江苏省卫生厅一等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体外经激光和微波处理后人乳头瘤病毒的DNA研究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在“性病高危人群中生殖支原体的初步分离与鉴定”的研究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目前开始从事引起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cDNA基因文库的构建,并着手对我国皮肤粘膜HPV感染和尖锐湿疣HPV亚型的分布进行研究。此项工作属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本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在黑素细胞和毛囊的生物学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对中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中药突破,筛选出部分对色素性皮肤病有效的中药。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在国内首先成功进行人的正常黑素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近年来通过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部分中药对人体黑素细胞生物学性状影响的研究”对中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机理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并取得了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成功地建立了体外毛囊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生长因子(VEGF、HGF)和一些中药以及它们的单体对毛囊体外培养的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为开展毛囊疾病基因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方向今年又获得了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些均为“十五”期间进一步开展黑素细胞和毛囊的生物学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将努力加强人材引进和学科梯队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力争在五年内使学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皮肤性病学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你知道几点
邵自强
回答: 脑梗死常见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吸烟等。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引发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血栓形成概率。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 2、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或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引发血栓栓塞,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能伴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必要时需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3、心脏病 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严重者需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 4、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硬化发展。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多饮、多尿等症状。治疗需规范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配合饮食管理和运动干预。 5、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吸烟者可能伴有咳嗽、气促等症状。干预措施包括戒烟行为治疗、尼古丁贴片替代疗法,必要时可配合安非他酮缓释片辅助戒烟。 预防脑梗死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推荐低盐低脂膳食,增加深海鱼类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若出现突发肢体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