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皮肤科 (共26位医生)

科室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于1974年在诸福棠院士和张金哲院士大力支持下组建,是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科室,是国内最早拥有儿童皮肤科病房的专业科室之一,是国内第一个的儿童皮肤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3年门诊量超过20万人次,其中约70%来自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来诊者亦与日俱增,病例数之多、病种之广在国内儿童皮肤科首屈一指,诊疗实力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一) 科室历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74年,当时,重症药疹、脓疱型银屑病、坏疽性脓皮病等都收治在外科,缺乏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和护士。对此,当时的院长诸福棠院士和外科主任张金哲院士大力支持,组建了儿童皮肤科,任命赵佩云教授为负责人,并由当时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光超教授和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中心的张志礼教授不定期对皮肤科危重症进行查房、指导。开始时皮肤科只有一把椅子、半张桌子和一名医生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1999年,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发展到11名医生,年门诊量69000人次,年收治患儿300余例。同时赵佩云教授在八九十年代一直担任北京医学会皮肤病分会秘书,在北京皮肤科学会的发展、专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 科室现状
  1999年8月开始马琳教授任皮肤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马琳主任的努力和带领下,在北京儿童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近15年儿童皮肤科发展迅速,科室已拥有医生2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任医师 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10名);拥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1名,技师3名,技士1名;20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具有博士 学位;7名医师分别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国留学归来。
  作为一个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工作范围包括皮肤内科和皮肤外科,具体分为皮肤科病房和皮肤科门诊,门诊 又分为皮肤科治疗室、皮肤科真菌室、皮肤科黑光治疗室、皮肤测试室、病理读片室、皮肤科GCP接待室、皮肤科激光/血管瘤中心以及皮肤科各专业门诊,包括 变态反应(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激光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感染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痤疮、毛发和甲病、皮肤外科、瘢痕和皮肤科诊 疗团队共12个专业门诊(具体见皮肤科专业设置),其中特应性皮炎和激光/血管瘤专业水平与国际同步,2005年本科室成为国内第一个的儿童皮肤科药物临 床试验基地。2013年门诊量超过20万人次,其中约70%来自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来诊者亦与日俱增,病例数之多、病种之广在国内儿童皮肤 科首屈一指。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是国内最早拥有儿童皮肤科病房的专业科室之一,40年前组建时即有10张病床,2013年住院病人约一千人次,90%为外 地就医患儿,诊疗实力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系副主任单 位,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①每年负责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皮肤病学的英文教学、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儿科系、护理系的皮肤病学教 学工作;②为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性病学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到2013年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在读博士研 究生7人(全日制2人,在职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0人(全日制8人,在职2人);③获得多项课题基金和奖励,8人次分别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1项北京市211人才培养骨干项目基金、3项国家教委公派留学基金和1项中华医学会武田医学基金,形 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梯队;其中马琳教授1979年获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2年获北京儿童医院诸福棠科研奖,获北京市卫生局2006年度百名优秀 青年医师称号。2013年获北京儿童医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④参加了20余部书的编写,主编中国第一部《儿童皮肤病彩色图谱》,主译《儿童皮肤病学》 一部(图5 两本书),分别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材二、三等奖;2012年马琳教授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参编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皮肤性病 学》⑤近5年共发表SCI专业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二百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圆满完成塔吉克斯坦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医疗保障任务

2014年8月16日至8月21日,我院派遣重症医学科贾鑫磊医师执行塔吉克斯坦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的随行医疗保障任务。医疗保障组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了教育部、中外交流协会等上级领导的赞扬。 本次医疗保障任务服务对象是来自塔吉克斯坦的200名中小学生,年龄跨度大,相对管理困难,我院保健管理办公室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沟通药剂科备足药品,安排医疗组成员24小时随队保障。 随行医师不辞辛苦,在炎炎烈日下,身背药箱,跟随学生们参观游览长城、故宫等景点,并参加中国科技馆、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活动当天,有一名小学生眼部不适,医疗组立即就近带他去同仁医院眼科急诊就诊并及时处理,该学生症状很快缓解。活动当中,还有一些小团员出现了中暑、感冒、过敏、外伤等问题,都在医疗组及时精心护理下很快康复。 此次夏令营是应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晤时邀请成员国2000名中小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而举办,塔吉克斯坦200名中小学生是首批来华客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