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消化内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专业成立于1999年,设有专业病房及专业门诊,拥有床位40张。专业月门诊量近3000人次,每年收治专业系统疾病800~1000人次,在全国小儿消化方面处于前列。消化专业现有医师14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学术带头人徐樨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临床一线工作已20余年,现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分会消化学组学术委员及北京小儿消化学术组专家组组长。承担及合作承担国家课题三项。
  消化内科在医院的大力扶持下,消化科建立了电子胃镜室、胶囊内镜室、胃肠动力室以及下消化道疾病内外科诊治平台,胃镜室为国内最早开展儿科胃镜检查的单位之一,从1998年起还与本院外科合作成功开展了结肠镜检查项目,能够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进行电子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胃电图、24小时pH监测、24小时胆汁监测、食道压力测定及直肠压力测定等检查并能进行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胃镜下取异物术、空肠喂养管置管技术及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消化内科划分了4个专业方向:胃肠、胃肠动力、肝胆胰和内镜。各部分保持已形成的特色医疗优势,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人员优势,分别从胃肠道疾病诊疗技术、胃肠动力和功能性疾病诊疗技术、肝胆胰腺疾病诊疗技术、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研究方向,积极拓展科研思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以为国内消化疾病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专业组不但擅长诊治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病、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而且对疑难病症如难治性腹泻病、小儿溃炎性肠病、急慢性胰腺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慢性假性肠梗阻等的诊治,以及对小儿消化急重症如中毒型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重度脱水等的抢救和处理亦具有丰富经验。
  消化内科课题:近五年来,与CDC病毒所合作承担十五攻关课题一项;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合作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承担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实验诊断研究基金课题:希特林蛋白缺乏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SLC25A13基因突变研究;并入选北京市人才培养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消化内科近五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参编译书籍12部。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文章共20余篇,如北京地区2430例小儿消化道疾病胃镜分析、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40例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根除前后胃镜和病理改变等。近年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其中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内镜下表现、药敏及规范化治疗等结果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得到了国内外本领域学者的一致认可,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论文已被国外Helicobacter杂志接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圆满完成塔吉克斯坦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医疗保障任务

2014年8月16日至8月21日,我院派遣重症医学科贾鑫磊医师执行塔吉克斯坦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的随行医疗保障任务。医疗保障组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了教育部、中外交流协会等上级领导的赞扬。 本次医疗保障任务服务对象是来自塔吉克斯坦的200名中小学生,年龄跨度大,相对管理困难,我院保健管理办公室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沟通药剂科备足药品,安排医疗组成员24小时随队保障。 随行医师不辞辛苦,在炎炎烈日下,身背药箱,跟随学生们参观游览长城、故宫等景点,并参加中国科技馆、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活动当天,有一名小学生眼部不适,医疗组立即就近带他去同仁医院眼科急诊就诊并及时处理,该学生症状很快缓解。活动当中,还有一些小团员出现了中暑、感冒、过敏、外伤等问题,都在医疗组及时精心护理下很快康复。 此次夏令营是应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晤时邀请成员国2000名中小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而举办,塔吉克斯坦200名中小学生是首批来华客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