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内分泌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1994年正式成立。十几年来,相继开展了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研究。内分泌科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护师7名。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硕士以上学历占58.3%,人才梯队合理。
  内分泌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糖尿病、糖尿病足、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等。内分泌科病房有病床20张,每月收治40余病人。主要收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尤其对痛风、糖尿病足、代谢性骨病及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内分泌科发表论文和科研课题逐年增多。2009年兰玲医师在甲状腺肿瘤细胞研究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并陆续发表了SCI文章。2006年—2009年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研究,顺利通过了北京市保健局基金的课题结题。自2002年以来科室参与了多项国、内外多中心的课题研究,全科发表文章约50余篇。
  内分泌科门诊分为专家、专业门诊及普通门诊:包括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代谢性骨病等内分泌疾病,每天收治内分泌病人约100余人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影响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邵自强
回答: 脑出血病人的预后主要受出血量、出血部位、基础疾病、年龄及救治时机等因素影响。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预后差异较大,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1、出血量 出血量是影响预后的核心因素。少量出血如小于30毫升,神经功能损伤较轻,通过积极治疗可能恢复较好。大量出血超过50毫升时,易引发脑疝或严重颅内压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增加。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 2、出血部位 脑干、丘脑等关键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脑干出血可能直接损伤呼吸循环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基底节区出血可能引起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小脑出血若压迫脑干需紧急手术干预,而皮层下出血相对预后较好。 3、基础疾病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重预后不良。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再出血风险升高。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易继发感染。需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用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血糖管理推荐胰岛素注射液。 4、年龄因素 高龄患者脑组织代偿能力下降,预后相对较差。老年人常伴有脑萎缩,出血后更易发生脑疝。同时多器官功能衰退影响恢复,并发症概率增加。年轻患者神经可塑性强,功能恢复潜力更大。 5、救治时机 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通过血肿穿刺引流术等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延迟救治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院前急救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搬动患者。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需注意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加入平衡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出现头痛加剧或意识变化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翻身拍背等护理技巧,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