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护理工作要从心做起

时间:2014-09-0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座右铭】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工作八年,哭过,笑过,但对护理工作的这份热爱从没少过。同学纷纷转行,但王洁毅然选择留在临床,她相信自己能做出一番成绩。

  一日夜班,一位患者餐前血糖偏低,遵医嘱胰岛素未注射,晚饭吃的也不多。王洁发现这位患者精神不太好,多次询问,患者都说没有任何不舒服。晚上七点多,王洁和同事不放心,再次为患者测血压、血糖,发现他除了心率较平常偏快,血压变化不大,血糖亦正常。疑惑的同时,王洁对患者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患者手很凉,嘴唇也有些青紫。他一边说不冷一边掀开了护士为他盖好的被子。王洁觉得不对劲,一边通知医生,一边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一分钟后,心电监护显示氧饱和53%。王洁和同事一人再次通知医生,一人安抚患者开放静脉。采血、遮挡病房、内科会诊、呼吸机使用……和医生一起,她们对患者进行了紧张的抢救。

  晚上十点多,患者的氧饱和渐渐正常,王洁和同事又是一夜未眠的床边看护。“昨晚探视时他还好好的,幸亏你们及时发现,不然后果难以想象……”家属的肯定让大家感到欣慰。

  护理工作是繁琐的,但也是神圣的,因为面对的是生命,是患者的信任,所以护理工作必需从心做起,除了热心,还要细心,用心,真正对患者做到真诚相待、全心投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