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是江苏省和苏州市重点医学专科,江苏省卫生厅医师进修基地,内科硕士和博士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基础临床研究及肺癌的早期诊断是呼吸内科较早开展的传统临床工作:1992年开展肺癌细胞的染色体检测,1994年开展痰液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检测,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指标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探讨和免疫治疗的途径。
  呼吸内科在近年来,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跨越。对一些少见病如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彰显了呼吸内科的专科技术优势和特色。如设立睡眠和呼吸障碍疾病诊疗室和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过敏原点刺试验,并对患者进行过敏源脱敏治疗。在呼吸介入治疗方面,经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和肿块穿刺、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腔内冷冻治疗和经皮肺穿刺获取组织学与细胞学检查诊断周围型肺部恶性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9年度共开展TBNA操作共190例,此项技术对肺癌的诊断及TNM分期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2009年11月份举办经支气管镜淋巴结穿刺活检(TBNA)相关技术研讨会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邀请了国内外该领域的著名专家来苏州讲学和指导,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有创呼吸机治疗35人次,无创呼吸机102人次,睡眠呼吸监测165人次,经皮肺穿刺20例,经内镜气管内液氮冷冻治疗27例,气道支架植入术18例。新近投入使用的内科胸腔镜检查和治疗增加了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能力,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呼吸内科现任学科带头人为黄建安教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江苏省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等职务。在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数个研究项目,培养已毕业及在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共获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首届“苏州市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专业岗位培训班”开班

为提高我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促进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发展、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由苏州市卫生局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承办的首届“苏州市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专业岗位培训班”于2014年9月9日在我院南校区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长及业务骨干等20余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培训班开幕式由我院护理部王海芳主任主持并致欢迎词;苏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孟华处长应邀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孟处长强调,消毒供应中心应注重护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要及时更新知识、规范流程、健全质控。指出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最后孟处长对学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学员们将培训班所学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多名国内知名专家授课,课程设置围绕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的解读与实施、医院感染的预防、消毒供应中心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方面进行,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同时还依托我院、苏大附二院、昆山人民医院和江苏盛泽医院等四个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力求达到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和现场实习,又有经验交流和专家授课的效果。   此次学习班的举办,将为我市消毒供应中心专业领域搭建一个开放性学习平台,对进一步规范全市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升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刷牙之后还是口臭怎么办
于淑霞
回答: 刷牙后仍存在口臭可通过调整刷牙方式、清洁舌苔、使用漱口水、治疗口腔疾病、排查全身性疾病等方式改善。口臭通常由口腔清洁不足、舌苔堆积、龋齿、牙周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刷牙方式 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短距离水平颤动,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确保覆盖所有牙面。牙间隙配合使用牙线清除食物残渣,避免细菌分解产臭。建议选择含氟牙膏增强抑菌效果,如氟化钠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等。 2、清洁舌苔 舌背部的舌苔是口臭主要来源之一,可使用刮舌器由舌根向舌尖轻柔刮除。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损伤舌乳头,清洁后配合抑菌漱口水含漱。舌苔厚重可能与口腔菌群失衡有关,持续存在需排查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病理因素。 3、使用漱口水 含氯己定、聚维酮碘等成分的漱口水可减少口腔厌氧菌繁殖,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聚维酮碘溶液等。使用时需含漱30秒以上,避开刚刷牙后立即使用以免冲走牙膏有效成分。注意酒精类漱口水可能加重口干症状。 4、治疗口腔疾病 龋齿、牙周炎等疾病会导致持续性口臭,需进行专业牙科治疗。龋齿需采用复合树脂填充修复,牙周炎需进行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智齿冠周炎引发的口臭可能需手术拔除阻生齿。 5、排查全身性疾病 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酮症、慢性鼻窦炎等系统性疾病均可导致口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能出现酸臭味,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胃酸;鼻窦炎患者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长期口臭建议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 日常需保持每日两次有效刷牙,餐后及时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饮食上减少大蒜、洋葱等气味强烈食物摄入,增加芹菜、苹果等膳食纤维丰富食物帮助清洁口腔。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因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腔自洁作用下降。若调整生活方式后口臭仍持续超过2周,建议到口腔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