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四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苏州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1978年成立神经内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与创建,目前神经内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南医大硕导1名、硕士1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名。
  神经内科目前拥有核磁共振、多排螺旋CT、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和TCD等设备;神经科现有床位42张,年出院病人600多名,其中脑血管病患者占90%。神经内科在癫痫持续状态、急性颅高压和神经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脱髓鞘性疾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和抢救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尤其在抢救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更坚持规范化和综合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全科医务人员治疗经验丰富,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高,并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MRI、CTA、TCD和脑地形图检查,颈部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超声检查等先进诊断项目,在苏州市内有较大的影响。
  神经内科在近几年先后开展多项省、市级课题,涉及脑血管疾病的生化、细胞因子、危险因素因子及临床药物治疗。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GF-β1、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尼莫通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卫生厅课题获苏州市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目前正在进行苏州市社会发展项目《脑梗死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Glu298Asp)的研究》和苏州市卫生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研究》;近5年来共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手指肌肉劳损的症状
徐建威
回答: 手指肌肉劳损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握力下降和肿胀发热。手指肌肉劳损多因重复性动作、过度用力或姿势不当导致,需结合休息与适当护理缓解。 1、局部疼痛 手指肌肉劳损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在活动手指或按压患处时加重。疼痛可能集中在手指关节、掌指关节或前臂延伸的肌腱部位。早期疼痛较轻,休息后可缓解,但若持续劳损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避免重复性动作和热敷有助于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 2、活动受限 由于肌肉或肌腱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手指屈伸困难、抓握无力等症状。表现为扣纽扣、握笔等精细动作完成度下降,部分患者晨起时手指僵硬明显。这种情况可能与肌腱滑膜增生或局部水肿有关。建议通过手指伸展运动、温水浸泡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口服抗炎药。 3、肌肉僵硬 劳损导致肌肉持续紧张时,会引发手指肌肉僵硬感,触诊可发现肌肉硬度增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症状加重,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这种情况与乳酸堆积和局部缺血有关。可通过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方式放松肌肉,配合使用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等外用制剂缓解症状。 4、握力下降 肌肉疲劳或微小损伤会导致握力明显减弱,表现为持物易掉落、拧毛巾费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从事手工劳动或健身人群。握力测试可发现患侧较健侧力量下降。需减少手部负重活动,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力,若伴随炎症可短期使用依托考昔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5、肿胀发热 严重劳损可能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手指关节周围肿胀、皮温升高,但通常无皮肤发红。这种情况提示肌腱或腱鞘存在炎性渗出。建议制动休息并抬高患肢,48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可配合使用吲哚美辛巴布膏等抗炎外用贴剂。 手指肌肉劳损患者需注意调整手部使用习惯,每工作1小时进行5-10分钟手指伸展运动,避免冷水刺激。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燕麦等谷物,有助于神经肌肉修复。若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手指麻木、夜间痛醒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排除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疾病。日常生活中可使用 ergonomic 设计工具减轻手部负荷,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手臂。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