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三院

神经外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拥有一支成熟的三级阶梯机构的队伍,是一支由高年资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副主任医师带队。高年资年富力强精益求精的主治医师负总责。高年资住院医师负责临床工作的强有力的梯队。承上启下的主治医师是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近年来,随着诊疗设备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诊断及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神经外科已经由原来的颅脑外伤救治为主,逐渐向脑病的治疗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开展的颅脑外科手术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脑挫裂伤减压术。开放性脑挫裂伤清创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小脑出血清除术。复杂性脑外伤手术。大面积脑梗塞减压术。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表明肿瘤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手术及脑胶质细胞瘤切除术等等一系列手术。2000年lO月神经外科率先在徐淮地区引进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这一实用型先进技术,该技术被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计划,全国已有6000多家医院7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各医院已做了20多万临床病例,证明了其疗效,为治疗颅内出血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六年来证实对各种颅内血肿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对病人创伤小。痛苦小。危险性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生命体征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神经外科目前己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数百例,从9岁儿童到85岁老人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今年5月底神经外科开展了一例大脑中动脉MlM2交界处动脉瘤破裂脑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效果良好,恢复满意。该手术位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沿,填补了我院脑血管病变手术的空白。神经外科一直以来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神经外科有着深厚的友谊。有着完善的会诊交流制度,自更名为徐州医学院附属三院后,互联关系更加密切,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可随时来我院会诊。手术,指导工作。收费是二级医院的标准,享受的是三级医院的待遇,来我院颅脑外科,是您明智的选择!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抢救一例羊水栓塞患者

近日我院成功抢救一例突发羊水栓塞患者,患者为25岁足月产妇,于2014年1月8日上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顺利剖出一健康男婴后突然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心跳骤停、血压下降,妇产科医生季红菊、王玉莹立即实施心肺复苏;麻醉师秦绪强立即考虑为羊水栓塞,第一时间给予气管插管、使用激素等治疗,同时向医务处和分管院长黄一虹汇报。医院即刻召集麻醉科主任张云平、心内科主任朱永峰、妇产科主任程慧、血液科主任武家庆、外科主任段鱼俊、泌尿外科主任孙家庆、ICU主任高改琴紧急全院会诊;急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支持羊水栓塞诊断。各位专家会诊后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将其转入ICU严密监护,产妇于2014年1月17日痊愈出院,患者亲属专程到医院放鞭炮并送上锦旗和感谢信。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血循环,形成肺栓塞、休克、DIC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是产科发病率低而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产妇病死率达80%以上。此次成功抢救患者彰显了我院的综合技术实力和对应急事件的统一协调处置能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