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于1980年,伴随着儿童医院的发展,走过了28年的光辉历程。该科有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在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抢救和治疗了大批的危重、疑难患儿,在淮海经济区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诊断治疗肺炎、慢性咳嗽、儿童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临床、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处于淮海经济区领先地位。
  呼吸内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哮喘病床40张。配备有CAP体外检测仪1台、雾化吸入泵10余台、肺炎诊断仪2台、输液泵14台、呼吸脉搏血氧监测仪15台、呼吸机1台。下设哮喘及呼吸专科门诊、免疫治疗门诊,拥有专用小儿呼吸室、雾化吸入治疗室、变态反应及免疫治疗室、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实验室。本专业侧重解决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病房年收治病人近2000人,年专科门诊诊治病人20000余人。加强医疗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科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水平、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新技术引进及规范化管理,力争打造成淮海经济区一流的儿童呼吸重点专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零障碍”创新服务呈现四大亮点

自2011年徐州市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实施以来,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在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美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行业形象做了大量工作,使该工程在我院稳步推进,创新服务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行“门禁管理”制度,为患儿营造安全、优质、放心的诊治环境。 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都是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孩子住院陪护人数太多,是以前儿童医院最显著的特点。过多的陪人不但影响孩子的正常治疗,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我院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电子门禁系统”,并设保安专人管理。医院给患儿陪人印发探陪制度宣传资料,医护人员就探陪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时间安排每日至少三次反复沟通并记录,取得患陪人的理解配合。试行近2月后,正式实施,收到病人、社会、医院均满意的效果。 陪护率降低60%,减少院感发生率,保证了病区管理有序,为患儿提供了安全、舒适、安静、整洁的诊治环境。 亮点之二:针对儿童、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细节服务、优质服务,让患病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013年我院确定了“细节管理年”建设主题,提出了“细节服务,感动患儿”目标要求。精选了细节服务感动患儿50条,在病区设立了患儿才艺展示墙、患儿活动中心、患儿趣味比赛等互动活动,通过举办绘画比赛、讲故事表演、扣纽扣比赛、爬行比赛等,将患儿作品、被评选的“勇敢小战士”发放贴画并拍照给予展示,刺激患儿的展示欲望,淡化病痛,减少患儿在医院孤独恐惧的心理。 我们在儿童活动区将健康教育知识集中授课讲解,把健康教育知识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给患儿演示;2013年面向社会举办儿童健康课堂3次,参加人数达近300人,满意度100%,提出建议十余条。还根据季节变化,通过健康课堂医护人员送知识到社区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护理,健康的喂养及生活方式等父母需求的知识点,注重预防为主,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各科建立了家长QQ群,及时了解患儿情况,解答家长咨询。根据年轻父母的心理及习惯,我们以疾病专业为单位建立QQ群,指定一名有专科知识功底的骨干护士为群主,每日管理,解答患陪人有关孩子健康的顾虑及疑问,遇到不能及时解答的知识点,通过找寻专家、查阅资料再给予答复,为患陪人提供答疑及沟通的平台,让她们感觉到无论住院还是出院,都不再孤独无助,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关心他们宝宝的健康成长。 为解决患儿就诊难的问题,积极响应医改号召,儿童常见病鼓励社区就诊,我院静脉穿刺分队面向社会承诺,免费为淮海经济区穿刺困难患儿出诊穿刺注射。至今已分别向河南、安徽、徐州及周县派出穿刺组数十例。 亮点之三:注重儿科护理专科发展,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为淮海经济区儿童的专业化护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作为本地区唯一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我院的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已跃入省内儿科医疗先进行列。目前,我院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省级实习基地,其中护理组是省级儿科重症护理实习基地。儿童重症护理、儿科输液、急诊护理三个示范基地,借鉴省市级护理专科培训基地的经验,制定儿科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系统规范的组织理论技能全脱产培训。年接收了进修护士130余人,举办危重专科知识培训12次、考核4次,规范并提高了儿科危重症等专科护理的质量及带教水平,同时为周边地区培养了儿科重症护理的专科护士。 我院目前培养了省级、市级儿科急救护理、危重症护理、PICC、儿科伤口造口、儿科心脏监护等专科护士20余名。医院选派护理骨干25名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进修学习,有效引进国际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淮海经济区儿童的急救护理、疑难重症的治疗护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亮点之四:以规范病房管理为契机,全院各科开展“深化细节服务,创建品牌科室”活动,全面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 全院按照“细节入手,小处着眼,创新创优、惠民利民的思路”,深入开展“深化细节服务,创建品牌科室”活动,通过丰富细节服务项目内容;礼仪、细节服务项目及落实,便民举措、工作作风等专项检查;病区管理、服务环境现场观摩;操作比赛;医患沟通案例讲评;编制服务简报;品牌科室个人评选;护理质量综合评比;创新服务专题报告会等举措达到以患儿为中心,深化服务细节,夯实并打造优质服务基础及品牌。创建秩序好、服务好、患陪人满意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形成全院规范化、人性化服务氛围,让群众体验到看病就医的方便、快捷、温馨,理解和尊重。 我院将继续推进百姓就医“零障碍”,继续坚持“一切追求病人满意”,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零障碍”的服务、“零缝隙”的关爱、“零差错”的质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支气管哮喘持续治疗怎么办
马晓斌
回答: 支气管哮喘持续治疗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规范使用药物、定期监测肺功能、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支气管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气道高反应性等原因引起。 1、避免诱发因素 减少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吸烟者需戒烟,避免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调离暴露环境。日常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前做好热身。 2、规范使用药物 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可减轻气道炎症,孟鲁司特钠片能阻断白三烯受体。缓解药物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可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急性发作时需增加药物剂量或联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3、定期监测肺功能 每3-6个月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通过FEV1和PEF评估病情控制水平。居家使用峰流速仪每日监测,记录哮喘日记。病情不稳定时增加监测频率,数据异常需及时复诊。肺功能持续下降提示需要升级治疗方案。 4、免疫治疗 对明确单一过敏原的重度过敏性哮喘,可进行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剂量,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治疗周期3-5年,有效率较高。治疗期间可能发生局部红肿或哮喘发作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严重哮喘,可考虑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射频消融降低气道平滑肌收缩能力,减少支气管痉挛发作。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主要并发症包括咳嗽、胸痛等。该手术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食物。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注意调节情绪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每3个月复查调整治疗方案,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出现夜间憋醒、活动受限等控制不佳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