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儿童医院

急救中心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徐州市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是由儿童急救分站、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组成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儿科急救中心,是徐州市重点医学专科,是淮海经济区及苏北地区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且具有危重患儿急救转运系统的儿童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现有18名专科医师,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还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队伍。现在年收治危重病人1500余人次,其中60%以上由周边地区转诊,年监护病人数1000人次以上。进行人工呼吸、机械通气的800人以上,总体抢救成功率超过85%。儿童医院急救分站:儿童医院急救分站成立于2005年,装备有三辆大型多功能救护车,配备有新生儿转运暖箱、车载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等急救转运设备,并有专业的儿科急救医护人员随车执行任务,可以在接到求助电话后三分钟内出车,对方圆200公里内的的危重患儿实施医疗救助和网络转运,是个可以移动的ICU。
  急救中心0xylog3000车载呼吸机是德国产高精度的转运呼吸机,可以对患儿进行有创或无创通气,兼有容量及压力支持能力,尤其适用于呼吸衰竭患儿的途中转运。车载Darger监护仪可以对患者进行呼吸、心电、血氧、血压、体温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适用于危重患儿转院途中的监护。新生儿转运暖箱,适用于新生儿、早产儿的长途转运,可以保证患儿在转院途中体温的稳定,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零障碍”创新服务呈现四大亮点

自2011年徐州市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实施以来,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在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美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行业形象做了大量工作,使该工程在我院稳步推进,创新服务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行“门禁管理”制度,为患儿营造安全、优质、放心的诊治环境。 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都是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孩子住院陪护人数太多,是以前儿童医院最显著的特点。过多的陪人不但影响孩子的正常治疗,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我院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电子门禁系统”,并设保安专人管理。医院给患儿陪人印发探陪制度宣传资料,医护人员就探陪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时间安排每日至少三次反复沟通并记录,取得患陪人的理解配合。试行近2月后,正式实施,收到病人、社会、医院均满意的效果。 陪护率降低60%,减少院感发生率,保证了病区管理有序,为患儿提供了安全、舒适、安静、整洁的诊治环境。 亮点之二:针对儿童、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细节服务、优质服务,让患病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013年我院确定了“细节管理年”建设主题,提出了“细节服务,感动患儿”目标要求。精选了细节服务感动患儿50条,在病区设立了患儿才艺展示墙、患儿活动中心、患儿趣味比赛等互动活动,通过举办绘画比赛、讲故事表演、扣纽扣比赛、爬行比赛等,将患儿作品、被评选的“勇敢小战士”发放贴画并拍照给予展示,刺激患儿的展示欲望,淡化病痛,减少患儿在医院孤独恐惧的心理。 我们在儿童活动区将健康教育知识集中授课讲解,把健康教育知识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给患儿演示;2013年面向社会举办儿童健康课堂3次,参加人数达近300人,满意度100%,提出建议十余条。还根据季节变化,通过健康课堂医护人员送知识到社区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护理,健康的喂养及生活方式等父母需求的知识点,注重预防为主,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各科建立了家长QQ群,及时了解患儿情况,解答家长咨询。根据年轻父母的心理及习惯,我们以疾病专业为单位建立QQ群,指定一名有专科知识功底的骨干护士为群主,每日管理,解答患陪人有关孩子健康的顾虑及疑问,遇到不能及时解答的知识点,通过找寻专家、查阅资料再给予答复,为患陪人提供答疑及沟通的平台,让她们感觉到无论住院还是出院,都不再孤独无助,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关心他们宝宝的健康成长。 为解决患儿就诊难的问题,积极响应医改号召,儿童常见病鼓励社区就诊,我院静脉穿刺分队面向社会承诺,免费为淮海经济区穿刺困难患儿出诊穿刺注射。至今已分别向河南、安徽、徐州及周县派出穿刺组数十例。 亮点之三:注重儿科护理专科发展,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为淮海经济区儿童的专业化护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作为本地区唯一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我院的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已跃入省内儿科医疗先进行列。目前,我院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省级实习基地,其中护理组是省级儿科重症护理实习基地。儿童重症护理、儿科输液、急诊护理三个示范基地,借鉴省市级护理专科培训基地的经验,制定儿科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系统规范的组织理论技能全脱产培训。年接收了进修护士130余人,举办危重专科知识培训12次、考核4次,规范并提高了儿科危重症等专科护理的质量及带教水平,同时为周边地区培养了儿科重症护理的专科护士。 我院目前培养了省级、市级儿科急救护理、危重症护理、PICC、儿科伤口造口、儿科心脏监护等专科护士20余名。医院选派护理骨干25名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进修学习,有效引进国际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淮海经济区儿童的急救护理、疑难重症的治疗护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亮点之四:以规范病房管理为契机,全院各科开展“深化细节服务,创建品牌科室”活动,全面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 全院按照“细节入手,小处着眼,创新创优、惠民利民的思路”,深入开展“深化细节服务,创建品牌科室”活动,通过丰富细节服务项目内容;礼仪、细节服务项目及落实,便民举措、工作作风等专项检查;病区管理、服务环境现场观摩;操作比赛;医患沟通案例讲评;编制服务简报;品牌科室个人评选;护理质量综合评比;创新服务专题报告会等举措达到以患儿为中心,深化服务细节,夯实并打造优质服务基础及品牌。创建秩序好、服务好、患陪人满意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形成全院规范化、人性化服务氛围,让群众体验到看病就医的方便、快捷、温馨,理解和尊重。 我院将继续推进百姓就医“零障碍”,继续坚持“一切追求病人满意”,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零障碍”的服务、“零缝隙”的关爱、“零差错”的质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猩红热是什么病严重吗
顾宇彤
回答: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等严重程度的疾病,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1、病原体特征 猩红热致病菌为产红疹毒素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该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可引起典型皮疹和全身中毒表现。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其有特效,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染性和并发症风险。 2、典型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为突发高热、咽峡炎和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皮疹多在发热后1-2天出现,从颈部向下蔓延,按压褪色,伴有草莓舌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可见大片脱皮,尤以手指末端明显。 3、常见并发症 未经治疗者可能发生化脓性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等局部感染,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但现代医疗条件下已较少见。 4、易感人群特点 好发于5-15岁儿童,3岁以下及成人较少见。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免疫力低下者、有风湿热病史者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 5、治疗与预后 首选青霉素V钾片或注射用苄星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规范抗菌治疗24小时后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完成10天疗程以防复发和并发症。 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至少24小时,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恢复期应注意监测尿常规和心电图,警惕迟发性并发症。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饮食,高热时配合物理降温。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链球菌感染,但尚无针对猩红热的特异性疫苗。 顾宇彤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