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科成立于80年代, 是医院最早的镇江市重点专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目前骨一科拥有病床60张,由狄东华主任医师担任科室主任,赵建忠担任副主任。现共有医师13人,其中硕士学历6人,硕士在读2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以上学历者占临床医生比例为69%。主任医师职称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中级技师1人专科人才建设方面,我科立足于现有条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专业分工明确,各有专攻又相互协作,除具备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各专业小组外,手外科、骨肿瘤及骨病也有专人负责。
  骨科每年门诊量约30000人次,每年收治住院患者2000余例,开展手术1000余台。配备大型专科医疗设备如3.0T磁共振1台、螺旋CT2台、数字化X线诊断机、C型臂X线机2台,微创关节镜设备2台等等。
  骨科目前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肿瘤外科及手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熟练开展人工髋、肩、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骨盆、椎体肿瘤切除术;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各种创伤骨折内、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形术,肢体延长手术;臂丛神经损伤探查修复术等。开展了医疗新技术,包括小切口全髋置换术,骨关节肿瘤特殊假体置换术,颈椎ApoFix、侧块螺钉、椎弓根钉内固定,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椎体成形术,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膝关节人工交叉韧带重建术,小切口PFN治疗股骨干近端骨折,经皮改良小切口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等。
  骨科承担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拥有国家专利1项。多次承办省、市级学术会议,经常性组织医生外出学习,并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讲学交流。长期承担省市、突发事件救治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骨科是镇江市重点专科。建立专科30余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是集创伤、关节、脊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二OO四年骨科成为江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二OO五年组建江苏大学骨科医学研究院,分设脊柱外科中心、关节外科中心及骨科研究室。骨科目前有骨(一)、骨(二)两个病区。
  骨(二)科开设床位64张,临床医师15名,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博、硕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完成年门诊量21000人次,年出院病人约1500人次。
  骨科专科技术优势及特色:脊柱外科:熟练开展颈椎前路及后路各类手术(如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的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枕颈融合术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与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复位植骨内固位术,脊柱、脊髓伤的手术治疗,脊柱结核、肿瘤的病灶清除与重建、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的矫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关节外科:熟练开展人工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关节成形术、关节融合术、关节部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成功开展肢体重度短缩畸形、严重骨缺损的关节功能重建术。成功开展膝关节肿瘤切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熟练开展膝、肩关节镜检查与治疗技术。显微外科:熟练开展断肢(指)再植术,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术,熟练开展多种类型的皮瓣移植手术。创伤骨科:开展了各类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微创手术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成功开展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的救治。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妇联联合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日??女专家义诊活动

5月15日是江苏省巾帼志愿服务日。我院举行了急诊医学中心护理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揭牌仪式,今年全国妇联共表彰了200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我省有7个集体受表彰,而我院急诊医学中心护理组是我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集体。 当天上午,市妇联与我院联合在门诊大厅举行女专家义诊活动,来自妇产科、心内科等科室的8名女专家以及糖尿病营养、妇产科、急救等护理团队现场为市民提供义诊咨询服务。 早晨9点,女专家们的问诊桌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市民感叹:女专家们的阵容很“豪华”,排再长的队也是值得的。一位正在等待皮肤科专家义诊的黄女士说,自己看病就喜欢找女医生,因为和女医生沟通更方便,没有什么心理障碍,“这次女专家义诊,可以和平时很难挂上号的女专家面对面交流,真是太好了。” 另一边进行的婴幼儿护理同样吸引了很多市民。主管护士金华怡拿着一个玩具宝宝,给围了一圈的妈妈们演示如何给婴幼儿按摩。不时有市民提出疑惑,金华怡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急救演练也让众多市民跃跃欲试,52岁的宋女士在护士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宋女士说,老伴血压高,心脏也不好,“现在好了,如果在家发生什么事,也知道该怎么进行急救了,希望医院多搞些这样的活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李延忠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病原体感染、调节气压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等方式预防。该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持鼻腔通畅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咽鼓管阻塞风险。感冒或鼻炎发作时可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等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需遵医嘱控制使用周期。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2、避免病原体感染 流感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儿童群体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降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继发性中耳炎概率。哺乳期婴儿宜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防止乳汁反流至咽鼓管。 3、调节气压平衡 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鼻窦炎期间避免高空飞行或深潜,必要时使用伪麻黄碱片等药物帮助维持中耳压力平衡。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引发炎症扩散。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会降低黏膜防御功能,建议保持7-8小时睡眠并适当进行正念减压训练。 5、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慢性鼻窦炎需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腺样体肥大儿童若出现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需评估是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以解除咽鼓管压迫。 日常需避免频繁掏耳损伤鼓膜,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出现持续耳闷、耳鸣或听力减退超过两周时,应进行声导抗测试和耳内镜检查。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喂养姿势,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耳科保健筛查。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积液吸收,但禁止自行穿刺鼓室或使用偏方滴耳。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