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心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十年代由我国医生主刀的第一例心脏手术在我院成功施行。五十年代,心内科前辈舒炎高主任发明的"舒氏穿刺针"在临床、胸腹腔穿刺抽液及诊断治疗中广为应用。郑世孟主任的精湛医术与良好医德在杭州市医卫界享有盛誉。近年科室每年都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内杂志发表,科研成果获省、市奖励。
  心内科现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3名。
  心内科配备DSA、彩色心脏超声仪、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仪、运动平板心电图仪、冠心病监护病房、多功能床边监护仪、遥测多道监护仪等设备。
  心内科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按循证医学模式,以各种临床试验结果来指导用药治病,使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成功抢救了许多垂危病人。人工心脏起博器的开展,挽救了一批病人的生命。介入中心的建立,为心血管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介入诊疗已经广泛开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生活中的中医药??看似简易,字字真经的中医启蒙书

2014年1月19日,由何革院长主编的《生活中的中医药》首发式在浙江饭店顺利召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肖鲁伟会长、杭州市卫生局孙雍容副局长、原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傅学铨会长为新书揭牌。 《生活中的中医药》由浙江省卫计委张平副主任、杭州市卫生局滕建荣局长写序,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养生•道”、“中药•效”、“疾病•疗”、“情志•调”、“食疗•补”、“误区•绕”六个章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解读中医中药知识内涵,讲述中医药养生知识与保健理念。从中医药的预防保健(治未病)开始,由浅入深的漫谈中医药,使中医药科普的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达到高度统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走进中医药这一神奇的殿堂,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并能运用其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保健,以及对日常疾病的了解,进而将中医的养生与保健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本书在各大书店及医院小卖部均有销售,随书附赠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纪念邮册一份,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周小凤
回答: 小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反复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天,伴随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儿童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辅助退热,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脱水表现。 2、细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可能伴有耳痛、呼吸急促等表现。确诊需通过血常规或病原学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完整用药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3、免疫系统异常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周期性发热,通常伴随关节肿胀或晨僵。此类情况需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温和关节症状变化。 4、中暑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表现为反复低热伴头痛、恶心。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排除热射病可能。 5、川崎病 该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淋巴结肿大。确诊需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受累,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病2周内是干预关键期,家长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上升期避免过度包裹,退热期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擦浴促进散热,但禁止酒精擦拭。若发热间隔缩短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性发热。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