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神经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始建于2003年,在短短的4年内,在科室主任胡智伟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经过全科同志的不懈努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神经内科日常医疗需要,并具有一定科研和教学能力的临床科室。具备良好的病房环境和一流的神经内科监护单元,对脑、脊髓、四肢的神经和肌肉方面的病变都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神经内科目前共有医生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教授1人、博士1人、硕士2名。
  神经内科护理神经科单元在俞银华护士长的带领下,组建了神经科专科护理组,形成了独立的护理体系,能迅速快捷处理各种危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神经内科开设了脑电图(EEG)及24小时脑电监测、肌电图(EMG)及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交感皮肤反应)、经颅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TCD)、16排螺旋CT、MRI、DSA等专科设备,丰富和发展了神经科的专业检查手段,能满足神经科的临床需要。
  神经内科在科室主任胡智伟教授的带领下,先后接诊和处理了多种疑难杂症,如小柳-原田综合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恶性综合征、POEMS综合征等,具有较高的临床能力。医疗范围包括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危急重症,如脑血管病、癫痫、周围神经病、变性性疾病、锥体外系疾病、脊髓疾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的重点是脑血管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对急性脑血管病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
  神经内科可以常规开展面肌痉挛的肉毒杆菌素局部注射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局部封闭治疗等。并拟在近期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等一系列新的治疗手段。
  神经内科正在开展的神经介入治疗,如DSA、血管栓塞术、支架植入术等多种血管内外科新技术、新疗法,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神经内科每星期一至五上午设专家门诊,全天开放专科门诊。对急诊脑血管病、癫痫持续状态等危急专科疾病患者实行24小时应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揭牌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与嘉善县康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协作签约仪式举行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揭牌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与嘉善县康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协作签约仪式举行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支持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人才和学科优势,经协商我院与嘉善县康慈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并经省卫生计生委批复同意,成立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 2014年4月26日上午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揭牌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与嘉善县康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协作签约仪式在嘉善县康慈医院举行。出席仪式的有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叶真,嘉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嵩,嘉善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阎靖华,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调研员高璐璐,嘉善县卫生局局长陈强,省立同德医院柴可群院长、王乃信副院长,嘉善县康慈医院院长陶锋,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专家,嘉善县卫生局相关领导、嘉善县康慈医院领导及科室负责人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近50余人参加了揭牌和签约仪式。 揭牌和签约仪式由嘉善县卫生局陈强局长主持,省卫生计生委副调研员高璐璐宣读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同意成立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的批复文件,陶锋院长和王乃信副院长分别代表两院讲话,柴可群院长和陶锋院长分别在两院精神卫生协作文本上签字,省卫生计生委叶真巡视员和高嵩副县长为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揭牌并分别讲话。 在今后5年的协作期内,两院将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和省级进修、学科和人员相互结对、医院管理定向帮扶与实践、继教与科研合作以及社区防治工作支持等6个方面进行合作。叶真巡视员在讲话中要求两院以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嘉善县分中心成立为契机,将两院精神卫生协作建设成为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机制,形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服务,推进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区别
高云
回答: 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危险程度三个方面。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长期缺血,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脉完全阻塞引发的心肌坏死。 1、发病机制差异 冠心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造成血管腔持续狭窄,心肌供血长期不足。急性心肌梗死则是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因缺血缺氧发生不可逆坏死。 2、症状表现不同 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即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则表现为持续超过30分钟的剧烈胸痛,常伴有濒死感、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硝酸甘油无法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3、危险程度分级 冠心病属于慢性心血管疾病,通过规范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可长期控制病情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急危重症,心肌细胞坏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需在黄金救治时间窗内进行再灌注治疗,否则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室壁瘤等严重并发症。 4、诊断标准区别 冠心病诊断主要依赖冠状动脉CTA或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结合运动负荷试验等评估心肌缺血范围。急性心肌梗死需满足心肌酶谱升高如肌钙蛋白、心电图动态演变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及临床症状三项中至少两项。 5、治疗原则差异 冠心病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为主,配合血运重建术。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行PCI手术或溶栓治疗恢复血流,术后需强化抗凝治疗如替格瑞洛片,并密切监测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应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需在心脏康复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情绪波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两类患者均需戒烟限酒,每3-6个月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