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二医院

肾内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宁波大学医学院肾内科硕士点,宁波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现有临床医师10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设床位30张,血透机15台,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机2台(1年后新楼竣工后床位将增加至 45张,血透机增加到40 台)。

肾内科血液透析是一大特色。1981年在浙东地区最早开展血液透析并成立“人工肾科”,继而发展成至今的“血液净化中心”。中心拥有国际上各种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以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种血液净化技术,并开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等血液净化相关外科技术。

肾内科血透中心规章制度齐全,人员配备合理,专业技术水平先进,坚持以患者的利益为根本,通过严格的科学管理和完善的医护规范,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执行个体化的透析,使长期透析患者极大地改善预后,延长了寿命,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血透充分性指标如Kt/V, 达标率高达95%以上)。除长期维持透析病人外,还接受国内外旅游病人临时透析,至今中心已治疗1200多例透析患者,透析例次约80000次,名列宁波市前茅。

肾内科2008年8月血透中心成为宁波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负责宁波市各级医院血液透析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宁波市血液透析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上岗资格审查,新建血液透析医疗机构的验收等。规范透析行为,确保透析质量及安全。

肾内科还开展各种类型的腹膜透析及腹透管置入术等相关技术。 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痛风性肾病、多囊肾、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等方面的诊治与国际接轨。开展肾穿刺病理检查为肾脏病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肾内科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整体学术水平处于本地区先进水平。近几年在国内外各级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曾多次获浙江省、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承担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除承担着本科学生的教学和实习任务外,肾内科2007年成为宁波大学第一个肾内科硕士点(也是目前宁波市唯一一个肾内科硕士点),现有在读研究生2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认识足病 快乐行走??记骨四科健康知识讲座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症状轻的单侧足跟痛,症状重者的双脚都有此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严重者需扶拐行走,多具有起步痛的特点,以晨起负重时特别明显。夜间痛、休息痛,患者都有明显的压痛点。跟痛症怎么治一直是患者的心头难题。 5月25日(周日)下午2点,在4号楼9楼楼学术报告厅,我院骨科中心手足外科杨长春主任医师和余霄博士进行了健康知识讲座。广大市民冒着大雨热情到场,很多是慕名而来,全场座无虚席,连走廊和过道都挤满了人。杨长春主任医师和余霄博士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精彩的图片和幻灯片,分别向大家讲解了关于跟痛症的预防与治疗和糖尿病足的发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 大家专心致志地听着医师们的讲解,认真详尽地做好笔记,还就自己的症状踊跃发言提出疑问。讲座后杨长春主任、余霄博士、桂宗英护士长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当场先为10位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免费足底压力测试,还预约了近150人按照年龄大小择日为他们进行免费足底压力测试。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切合实际、获益良多,并希望医院能够更多地举办关于足病的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我院骨科中心手足外科配备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Footscan足底压力检测系统,适用于扁平足,高弓足、足底疼痛、拇外翻、糖尿病足,跟腱及小腿后群肌肉损伤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患者可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