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二医院

血液肿瘤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宁波市第二医院血液、肿瘤内科是宁波市最早成立的血液、肿瘤内科专科,为诊治血液病、及各类肿瘤疾病的内科治疗。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设有床位78张,4张无菌层流床。该科收治各种贫血性疾病:再障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免疫性溶贫等);各种血液肿瘤: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各种出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以及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对各种造血系统疾病、发热原因不明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开展了血液肿瘤的联合化疗、大剂量丙球冲击疗法、砷剂疗法、靶向治疗、生物学疗法及成分输血等疗法等;应用血细胞分离仪开展了血细胞单采术治疗各种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增多症,血浆置换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等。

有了丰富血液病诊治知识基础,率先在宁波市成立肿瘤内科。收治肺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多发性骨髓瘤,软组织肉瘤,精源细胞瘤及肾癌等,强调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目前化疗已成为某些肿瘤的根治性手段,如淋巴瘤、绒癌、生殖细胞瘤等,并在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及卵巢癌、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显著改善。本科室除常规的全身化疗外,先后开展介入化疗、腔内化疗、鞘内化疗及中心静脉置管化疗、24小时持续静脉化疗、时辰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近期还拟开展基因诊疗等肿瘤局部治疗技术。上述技术方法可有效减轻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科室已建立起一支具有医、教、研综合能力的临床及科研学术梯队。紧跟国内外最新进展,为患者制订具个性化诊疗方案,并承担院内、院外疑难杂症的会诊、抢救。科室还与许多著名医院著名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经常邀请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教授会诊。科室承担并参与多项课题,发表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刊登在国家级及省市专业期刊上。针对科室服务对象的特点,全科医护人员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率方面形成共识。在诊疗工作中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竭尽所能,满足病人治疗中的需求,真正加大医患之间理解与信任度,做到了零投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六上午 周二全天 科室联系电话:0574-83870268 0574-83870273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认识足病 快乐行走??记骨四科健康知识讲座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症状轻的单侧足跟痛,症状重者的双脚都有此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严重者需扶拐行走,多具有起步痛的特点,以晨起负重时特别明显。夜间痛、休息痛,患者都有明显的压痛点。跟痛症怎么治一直是患者的心头难题。 5月25日(周日)下午2点,在4号楼9楼楼学术报告厅,我院骨科中心手足外科杨长春主任医师和余霄博士进行了健康知识讲座。广大市民冒着大雨热情到场,很多是慕名而来,全场座无虚席,连走廊和过道都挤满了人。杨长春主任医师和余霄博士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精彩的图片和幻灯片,分别向大家讲解了关于跟痛症的预防与治疗和糖尿病足的发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 大家专心致志地听着医师们的讲解,认真详尽地做好笔记,还就自己的症状踊跃发言提出疑问。讲座后杨长春主任、余霄博士、桂宗英护士长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当场先为10位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免费足底压力测试,还预约了近150人按照年龄大小择日为他们进行免费足底压力测试。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切合实际、获益良多,并希望医院能够更多地举办关于足病的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我院骨科中心手足外科配备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Footscan足底压力检测系统,适用于扁平足,高弓足、足底疼痛、拇外翻、糖尿病足,跟腱及小腿后群肌肉损伤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患者可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