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

病理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最早由螘国铮教授等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省内医院最先成立病理科并开展临床病理诊断的科室。创建时,病理科仅有2名医生,设备简陋。四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进取,特别是科室与安徽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及香港中文大学的病理学系保持紧密联系,目前已成为卫生部临床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医学特色专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生培养点等,在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室拥有在编医技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4人,技术人员8人;其中硕士学历4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下设病理诊断室、细胞学诊断室、肾脏病理室、电镜诊断室、神经病理室、骨髓病理室、病理技术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室、资料室等。科室开展常规病理、细胞病理、快速冰冻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尸体解剖及病理会诊等工作,每年常规病理诊断达3万例、细胞学诊断达1万余例,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病理科室之一。

科室已装备五人共览显微镜、德国Leica300型全自动脱水机、MICROM 280型包埋机、 MICROM HM505恒温冷冻切片机、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原位分子杂交仪,、超薄切片机、日本电子JEOL—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设备和各种小型必备的设备,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创造了条件。

近5年来,发表论文达30余篇,其中中华级4篇,核心期刊16篇,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项。承担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院助课题2项。合作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

科室多人赴香港及美国等地研修交流,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及解剖学系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脑肿瘤、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科疾病、骨髓疾病、淋巴瘤、免疫荧光及电镜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电镜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以及细胞凋亡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科室每年招收硕士生1名,接收进修生4-5名,安医大实习生及轮转生10余人,均有专人带教,定期讲座。承担了安医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及病理专科病理学部分教学任务。近3年来科室举办了全省病理诊断及技术新进展继教学习班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标准化学习班对于提高全省病理诊断水平及新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干部保健中心召开2014年上半年度服务之星展评会

为彰显优质服务理念,推动品质服务新风,提升服务水平。7月24日上午,干部保健中心组织开展2014年上半年服务之星展评会。严光副院长、党办主任许秀文、医务处主任申建民、护理部主任宋瑰琦、内科片主任任安、内科片总支书记钱红、干部保健办、干部保健中心各支部书记、干部保健中心各病区主任及护士长参加会议并担任评委。会议由保健办主任王卫东主持. 本次参加服务之星竞选的六位候选人均是来自干部保健服务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从各自岗位的特点出发,分别展示了各自的服务理念,优质服务、特色服务、服务能力、沟通能力、服务创新和服务技巧。 担任展评会的评委、部分职能处室负责人分别发表了各自意见和建议,并对保健服务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们指出干部医疗保健中心不管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还是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技巧和服务形象等等方面都起到模范作用,希望今后这样的展示能越办越好。 严院长对本次服务之星评选做了精彩点评。严光副院长首先代表干部医疗保健中心对此次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展评会的评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服务之星评选展示,目的在于让一线的医护人员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服务之星的展示更是一种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只有在优秀团队中产生的服务之星才具有榜样作用,才能发挥令人信服的作用。严院长强调指出只有注重细节服务、真心的去关爱病人,才能体会病人的需求,只有具备一定专业能力,才能让医疗和护理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并衷心希望干部医疗保健中心医护人员不断创新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干部保健办/文 黄歆/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两胸正中往上骨头疼怎么回事怎么办
高云
回答: 两胸正中往上骨头疼可能与肋软骨炎、胸骨骨膜炎、胃食管反流、胸椎病变、肌肉拉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调整姿势、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是肋软骨与胸骨连接处的炎症,常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肿胀。疼痛可能因咳嗽、深呼吸或按压加重。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减少胸廓活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2、胸骨骨膜炎 胸骨骨膜炎多由反复微小创伤或感染引起,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可能伴随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严重时需联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睡眠时保持半卧位减轻胸骨压力,使用护具固定胸廓减少活动刺激。 3、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能引发胸骨后放射痛,常伴烧心感。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厘米。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记录饮食与疼痛关联性以识别诱因。 4、胸椎病变 胸椎小关节紊乱或退行性变可能压迫神经引发牵涉痛。表现为疼痛向肋间放射,转身时加重。可通过推拿复位改善关节位置,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日常注意坐姿端正,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靠垫,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 5、肌肉拉伤 胸大肌或肋间肌拉伤多因突然扭转或过度负重导致,疼痛随呼吸起伏明显。急性期冷敷48小时后改热敷,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恢复期进行扩胸运动等低强度拉伸,逐步增加肌肉柔韧性,搬运重物时使用护腰分担负荷。 建议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减少胸廓压迫,睡眠时选择侧卧或仰卧交替姿势。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如牛奶、西蓝花等食物。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胸部CT或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减轻胸廓压力,工作间隙做肩胛后缩运动预防姿势性劳损。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