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自2000年成立独立急诊科以来急诊科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科之初,原急诊科地处老楼一层偏僻一角,设置2张抢救床位、9张留观床位,每天接诊病人约50人次;

随着医院周边人员的增加,急诊科每天接诊人数亦逐渐增加,我院急诊科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并于2009年9月急诊科进入新的门诊大楼,全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设置抢救床位8张,留观床位18张,每张床位均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及2台中心监护仪,每张抢救床还配备一台呼吸机和一台除颤仪。急诊科包括急诊内科和外科,分为流水、留观、抢救室、急诊手术室,同时还配备急诊挂号、急诊收费、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急诊CT、急诊X线等,形成一站式急诊服务,构成了急诊整体。

自2013年开始,我院急诊科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在原有基础上急诊科留观床位数进一步增加到30张,抢救床位增加到12张。先后开展了床旁超声、床旁支气管镜、血液透析、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工作;开通了急诊心肌梗塞和急性脑血管病的绿色通道;我院急诊科是最先按照最新国际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指南》开展“患者入院后1小时内开通静脉通道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医院之一;对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疑难杂症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对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衰竭、重症感染等高龄危重病人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目前每天就诊人数增加到300人次,周末或节假日就诊人数可多大400人次。在发展急诊内科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急诊外科,目前已经调入专业急诊外科硕士学历医生数人,逐渐独立承担急诊外科各种大型抢救治疗。

目前科室人员配备更为齐全,全科共有急诊专业医护人员47人,其中急诊专业医生16人,护士 31 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90%以上的医师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护士均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学历,其中本科学历的护士占30%。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目前承担院内外科研项目十余项。

我院急诊的优势是着力服务于周边地区百姓,环境较好,设备较新,一线值班医生无进修及实习人员,均为本院高年资主治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服务态度好。急诊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抢救技能,输液技术水平高,服务热情周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无数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荣获丰台区和北京博爱医院优秀护理集体称号。我科的医疗护理队伍可满足辐射区域百姓的急诊、急救需求。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理论思想武装头脑 实践考察增强党性--记参加中央党校学习有感

今年4月份,我有幸被组织选派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参加党校精心组织安排的课程和社会考察活动,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了头脑,而且还提升了党性修养,更加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奉献的决心。 培训期间,党校采用教授面授、观看授课录像、交流研讨、社会考察、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让我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法制、军事、思潮和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知识,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同时,还在课堂上热烈探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系统的培训,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展了世界眼光、培养了战略思维、加强了党性锻炼、提高了党性、素质和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外,党校还组织开展了参观中央芭蕾舞团、燕城监狱等一系列社会考察活动,远赴革命老区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前辈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教育了我。 党校还提倡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各个领域的同学们纷纷走上学员论坛、必修课导读的讲台,与大家分享各个行业的形式、面临任务和思考。 这次党校培训经历,不仅为我和同学们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且让我丰富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成为自己人生中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相信在这里学习到的一切,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血糖9.9怎么办
毕叶
回答: 血糖9.9毫摩尔每升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方式干预。血糖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肥胖、胰岛素抵抗、胰腺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白米饭、白面包等,选择全谷物、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日蔬菜摄入量应达到300-500克,优先选择绿叶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禽肉、豆制品。避免含糖饮料和高脂食物,如奶茶、油炸食品。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主食控制在50-100克。 2、增加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每次持续30-40分钟。可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8-10组动作。运动时需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3、监测血糖 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血糖变化趋势。使用血糖仪时应规范操作,定期校准仪器。注意观察血糖与饮食、运动的关联性。当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检测血糖。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了解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4、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片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常见剂型有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阿卡波糖片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如阿卡波糖胶囊。格列美脲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如格列美脲分散片。西格列汀片属于DPP-4抑制剂,如磷酸西格列汀片。达格列净片通过促进尿糖排泄降糖,如达格列净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胰岛素治疗 对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者,可能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可提供基础胰岛素需求。餐时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升高。预混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兼顾基础和餐时需求。胰岛素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需警惕低血糖风险,特别是夜间低血糖。 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冥想、深呼吸等减压活动。每3-6个月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注意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破损,选择透气舒适的鞋袜。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制定,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妊娠期需更严格控制。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毕叶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