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ICU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监护床位20张;设置负压病房2张。淮南市重症医学重点学科;淮南市危重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ICU专业医护人员66名,技术骨干均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急救科、蚌医附院、安徽省急救中心、省立医院ICU受过专科培训。

监测、治疗设备:①进口高性能呼吸机19台,可行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②中心监护站2套;床边多参数监护仪22台,配置双有创压力监测,可连续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心功能、容量及循环状态;③低温治疗设备2台,可对心跳呼吸骤停、颅脑损伤者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⑤精密输液泵、注射泵42台,精确控制血管活性药等输注;⑥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设备1台,具备血液透析、持续血液滤过、透析滤过、血液灌注及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治疗功能,对肾衰竭、肝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血症等多器官衰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⑦血液分析仪l台,可随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酸碱度、红细胞压积等,根据检测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指导液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⑧心脏除颤起搏仪2台;⑨可调式喉镜2台,气管插管箱3套。一旦呼吸危象,值班医生可迅速实施气管插管,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⑩可在床边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紧急胃镜、肠镜检查治疗;床边X摄片等诊疗。

收治病种:⑴心跳呼吸骤停。⑵各种类型休克。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⑷重症哮喘持续呼吸功能障碍。⑸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呼吸和(或)循环衰竭。⑹急性心功能不全或衰竭伴意识、呼吸障碍。⑺恶性心律失常需行循环、呼吸支持。⑻高血压危象出现意识、呼吸障碍。⑼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伴循环、呼吸障碍。⑽重症胰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呼吸或循环障碍者。⑾大出血出现或可能出现休克合并症者。⑿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危及生命者。⒀重大高危手术。⒁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⒂重症感染。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⒄急性中毒合并呼吸、循环衰竭者。⒅严重溺水.中暑.电击。⒆MODS/MOF。⒇其他急性因素引起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的患者.

科室技术与治疗手段:(1)重危病人综合的、持续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监测技术。(2)胃内毒物吸附+导泻+CRRT用于百草枯农药中毒治疗技术。(3)腹腔开放TAC技术用于:重型腹部碾压伤术后致腹腔严重感染、腹腔高压再开放手术。(4)引入“延时性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理念”运用于未手术止血前的创伤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急救。(5)“经皮气管穿刺置入气管插管”等气道开放技术。(6)心肺复苏技术。(7) “亚低温治疗”脑复苏技术。(8)中西医联合+CRRT用于重症胰腺炎治疗技术。(9)心脏体外循环等重大手术术后监护治疗。(10)CRRT技术运用于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治疗。(11)体外起搏技术运用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2)胃肠道营养和TPN技术。(13)床旁连续的血液净化治疗技术(CRRT)。(14)运用AISISS创伤评分、MODS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GCS格拉斯昏迷评分和APACHE评分等评分系统,对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客观、可比对的评分。同时可预判死亡概率。(15)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技术。(16)“保护性通气策略”运用ARDS治疗。(17)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18)镇静、镇痛药物运用重危病人治疗技术。(19)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序贯性血液净化技术用于重度急性中毒的治疗。(20)强化胰岛素治疗技术用于重症病人的治疗技术。(21)“经皮隧道中心静脉置管”技术。(22)引入“集束化治疗”运用于各类休克的目标化治疗管理。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注重质量 不断深入医疗援藏工作

我省第12批援藏医疗队自2014年3于25日入藏以来,在冯希武队长的精心组织下,每位队员都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对口支援工作质量,不断将医疗援藏工作引向深入。 近期,援藏医疗队按照山南地区卫生局领导的要求,积极调研山南地区卫生实际情况,充分分析近年国家、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地区地委、行署下发的有关文件,初步制定了山南地区《等级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以创建等级医院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推进绩效考核,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藏区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入藏后,召开了2次医疗队工作会议,每位队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队长组织学习援藏有关政策和要求,布置医疗队工作计划和安排,会上队员充分沟通交流,解决援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各项援藏工作。截止到2014年7月底,门急诊接诊病人765人次,成功抢救危急重症5例,重症病人转运监护2人次,参加院内会诊14人次,手术32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专题讲座13次(培训人数400余人),开展新技术7项,建立超声工作站1个,各种检查检验2945人次,三下乡8次,外出现场采血32次195人份(采集全血52300ml),参与群体性发热调查2次,宣传栏2期,参与管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16次,参与主持大型活动6次,打破多项援藏记录,得到地区卫生局和各受援单位的赞许。 医务科 冯希武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