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成立于1984年,基于1973年内科神经专业组,床位由开科时24张几经调整到1997年的47张至今,新增重症监护病房7张。神经内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神经康复专科医师1人,人材梯队合理,专业人员基础理论扎实,事业心强,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经上海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瑞金医院等神经内科进修,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承担省、市级神经内科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多项科研工作,近年获淮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承担淮南市2006年重点科研项目一项。并结合临床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引进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新项目,诊疗水平达省内先进,尤其是近年开展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工作。赢得了广大病员的信赖,慕名就医者不断增多,在本地和周边地区享有很高声誉。96年创三级医院时为院重点科室,2000年、2005年为淮南市卫生局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3年4月省卫生厅授予省临床医学市级重点学科。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奋发进取、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获得广大病员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院、局先进科室、优秀党小组称号,无医疗事故发生。
  神经内科设施: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床位7张,配备上海诺成公司无线视频监护系统,除可进行常规心电、ST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外,可同时进行8导、16导视频动态脑电监护、TCD监测、床边大脑中动脉微栓子监测、脑功能趋势图等监护,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神经内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治疗室,开展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神经内科神经运动康复中心:2004年起至今逐步投入系列设备,目前已拥有完善、成套的神经康复设备,可系统开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语言认知功能检查康复治疗。
  神经内科学科发展的定位、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专科诊治达省级先进水平,使本院神经内科成为以本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广为辐射的、有较大影响力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心。以脑血管病三级预防、规范化治疗、系统康复为基本方向,以临床科研、教学为依托,以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为特色,提供高水平、高档次的医疗服务为努力方向。本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本市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完善的硬件设备、合理过硬的人才梯队、丰富的病源是我院神经内科学科发展的支撑条件。
  神经内科科技合作与交流:
  神经内科与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神经病学研究所(安徽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立技术扶持关系,专业技术疑难问题长期得到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杨任民教授的指导,并多次来我市进行学术讲座。
  神经内科与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病原与免疫学教研室(硕士点)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进行相关疾病的病因学检查、硕士研究生培养合作项目等。
  神经内科与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开展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注重质量 不断深入医疗援藏工作

我省第12批援藏医疗队自2014年3于25日入藏以来,在冯希武队长的精心组织下,每位队员都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对口支援工作质量,不断将医疗援藏工作引向深入。 近期,援藏医疗队按照山南地区卫生局领导的要求,积极调研山南地区卫生实际情况,充分分析近年国家、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地区地委、行署下发的有关文件,初步制定了山南地区《等级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以创建等级医院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推进绩效考核,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藏区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入藏后,召开了2次医疗队工作会议,每位队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队长组织学习援藏有关政策和要求,布置医疗队工作计划和安排,会上队员充分沟通交流,解决援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各项援藏工作。截止到2014年7月底,门急诊接诊病人765人次,成功抢救危急重症5例,重症病人转运监护2人次,参加院内会诊14人次,手术32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专题讲座13次(培训人数400余人),开展新技术7项,建立超声工作站1个,各种检查检验2945人次,三下乡8次,外出现场采血32次195人份(采集全血52300ml),参与群体性发热调查2次,宣传栏2期,参与管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16次,参与主持大型活动6次,打破多项援藏记录,得到地区卫生局和各受援单位的赞许。 医务科 冯希武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做人流的过程步骤
张向宁
回答: 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操作和术后观察三个阶段。人工流产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主要步骤有术前评估、麻醉准备、宫颈扩张、妊娠组织清除、术后监测等。 1、术前评估 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B超等检查确认孕周及排除禁忌证。医生会询问病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评估适合的手术方式。妊娠49天内可选择药物流产,10周内多采用负压吸引术,超过10周可能需要钳刮术。术前8小时需禁食禁水,避免麻醉风险。 2、麻醉准备 静脉麻醉是常见选择,需麻醉师评估心肺功能后实施。局部麻醉适用于宫颈阻滞,可配合镇痛药物使用。麻醉起效后开始消毒铺巾,体位取膀胱截石位。麻醉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 3、宫颈扩张 使用宫颈扩张棒逐步扩张宫颈管至合适宽度,过程中可能引起轻微痉挛性疼痛。对于初产妇或宫颈条件较差者,术前可能需使用米索前列醇等药物软化宫颈。扩张程度需与妊娠周数匹配,避免宫颈损伤或子宫穿孔。 4、组织清除 负压吸引术通过金属吸管连接负压装置清除妊娠组织,术中需确认宫腔线清晰。钳刮术需用卵圆钳夹取胎盘及胚胎组织,最后用刮匙搔刮宫腔。手术时间通常5-15分钟,术中出血量多在50毫升以内。医生会检查清除组织的完整性,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5、术后监测 术后需在观察室卧床休息1-2小时,监测阴道出血和腹痛情况。医护人员会指导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克肟分散片;使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离院前需确认无大出血、严重腹痛等异常症状。 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观察出血量,若超过月经量或持续10天以上需复诊。建议休息2周,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摄入如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术后2周需复查B超确认宫腔无残留,月经恢复前需严格避孕。出现发热、剧烈腹痛、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心理疏导很重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张向宁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