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是我院建立最早的科室之一。我市一代代的著名老中医曾在此供职,为我市中医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科坚定地走中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科室承担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承接各科研机构的临床科研任务,是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单位。目前已经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东直门医院、宣武医院、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省立医院中医科、蚌埠三院中西医结合科初步建立合作关系。
  中医科基于中医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出于方便病人就诊的目的,未作过于细致的分科。但在专业化方面,科室内部分为肿瘤组、内分泌组、心脑血管组、消化组、杂病组,分别负责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在规范西医诊疗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作为我院唯一中医性质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临床和科研并重,促进中医、西医兼容并蓄,积极开展与相关西医科室的学术合作,更好地满足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同时,我科严格执行淮南市医疗保险方面关于中药(含有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和中医治疗项目、中医药治疗费用)使用的相关优惠政策。
  中医科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是一只老中青结合、热爱中医、团结上进的集体。临床工作以内科疾病为主,中医儿科、妇科、男科颇具特色。专长于脾胃病、肝胆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肿瘤等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以及妇科、男科病的治疗。
  中医科学科优势:在肿瘤治疗方面,坚持“中西医结合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密切关注和学习肿瘤治疗的国际最新进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通过中药内服、外用、静脉注射、灌肠、针灸等多途径、多手段综合治疗肿瘤。肿瘤患者对于手术、放疗、化疗的耐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注重质量 不断深入医疗援藏工作

我省第12批援藏医疗队自2014年3于25日入藏以来,在冯希武队长的精心组织下,每位队员都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对口支援工作质量,不断将医疗援藏工作引向深入。 近期,援藏医疗队按照山南地区卫生局领导的要求,积极调研山南地区卫生实际情况,充分分析近年国家、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地区地委、行署下发的有关文件,初步制定了山南地区《等级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以创建等级医院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推进绩效考核,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藏区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入藏后,召开了2次医疗队工作会议,每位队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队长组织学习援藏有关政策和要求,布置医疗队工作计划和安排,会上队员充分沟通交流,解决援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各项援藏工作。截止到2014年7月底,门急诊接诊病人765人次,成功抢救危急重症5例,重症病人转运监护2人次,参加院内会诊14人次,手术32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专题讲座13次(培训人数400余人),开展新技术7项,建立超声工作站1个,各种检查检验2945人次,三下乡8次,外出现场采血32次195人份(采集全血52300ml),参与群体性发热调查2次,宣传栏2期,参与管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16次,参与主持大型活动6次,打破多项援藏记录,得到地区卫生局和各受援单位的赞许。 医务科 冯希武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