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烧伤科 (共19位医生)

科室简介

烧伤科于1959年正式成立。1990年建成江西烧伤中心,大楼使用面积4500平方米,内设烧伤病区两个(病床54张)、烧伤ICU(病床6张)、烧伤手术室(4间)及烧伤研究所,是我省烧伤医疗、科研和教学培训中心。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吴燮卿教授和李国辉教授为代表的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学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7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批准为博士点(省卫生系统第一个博士点),1999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为“九五”、“十五”和 “十一五”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医学院校第一批次)、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省卫生厅第一批次)。2004年并被评为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2006年被授予“南昌大学医学院烧伤外科优秀创新团队”称号,2009年被授予“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烧伤科每年治疗门诊病人10000余人次,住院病人1200余人次,手术量逾2000台,住院病人总治愈率及好转率达99%,成功治愈100%烧伤面积病人3例。在临床工作方面,形成了以切、削痂为基础,辐照氟银猪皮覆盖为特色,配合自己研制的五黄油、磺胺嘧啶银冷霜外用的综合治疗体系,明显提高了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的系列研究以及高频呼吸机应用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显著提高了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经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该领域的研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辐照氟银猪皮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已在全国14个省推广应用,先后荣获江西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辐照氟银猪皮治疗创伤特别是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取得明显效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创面愈合、烧伤感染及免疫营养的研究均居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在国内较早、在全省率先成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使我省烧伤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烧伤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机械通气与吸入性损伤:高频通气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防治吸入性损伤的研究以及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机理研究。烧伤创面处理与创面覆盖物:开展了辐照氟银猪皮、微粒皮移植以异体皮为覆盖物治疗大面积烧伤、血管移植治疗腕部电烧伤、皮瓣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等研究。烧伤感染与免疫:开展了烧伤外用抗菌药硝酸银软膏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抗绿脓杆菌卵黄免疫球蛋白(IgY)防止肠源性感染研究、稀土抗内毒素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烧伤免疫功能调理的研究等。细胞培养与增生性瘢痕: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单层和三维培养、中药粉防己碱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在基础研究方面,逐年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工程和细胞培养室。与上海复星高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我省第一台流式细胞仪,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广泛开展科研及临床工作,使该项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项、江西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项以及江西省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篇(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4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高频呼吸机的研制”及“辐照猪皮的临床推广应用”两项科技成果转让,产生经济效益750万元。

烧伤科目前有医护及科研人员6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人,5人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后1人)、13人取得硕士学位。团队中拥有国家级、省级及厅级等各类学术技术带头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常委1人),2人担任《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常委1人),1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常委,4人担任江西省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主委1人、副主委2人),2人担任全国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副主委1人),2人担任江西省临床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委1人)。

烧伤科一直致力于教学创新,2004年《烧伤外科学》被评为江西医学院院级优质课程,《基础外科双语教学课件》被评为2004年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课件三等奖。《烧伤外科学教学课件》被评为2009年省级多媒体课件竞赛三等奖。师资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 11人。自博士点/硕士点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有两名博士生毕业后分别在国内和丹麦做博士后工作,有3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毕业后留在烧伤中心工作,现都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均已成为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烧伤科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主办了第二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第二届华东地区烧伤外科学术会议、全国烧伤外科学术研讨会审稿会、历届全省烧伤外科学术会议。参加了历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历届华东地区烧伤外科学术会议、历届全省烧伤外科学术会议、第四届中美烧伤创伤会议、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国际学术会议。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解放军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和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等单位一起,参加了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临床试验、肠内营养液能全舒临床试验、溶葡萄球菌酶临床试验等大型协作项目。近年来,共参加各类学术会议95人次,其中会议书面交流131人次、论文会议宣读53人次,论文会议获奖8人次。先后有4名医教研人员前往美国、新加坡、丹麦和日本做高级访问学者或博士后,他们学成后都按期回国,在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为做好我省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要求如下: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的疾病控制、临床医疗、院前急救等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要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列入2014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制了远程医学教育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项目编号: 2014-16-01-012(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培训内容分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含诊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及急救转运等三个方面。该培训项目列为2014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学分。课件的视频挂在江西远程医学教育网上(www.jxycyxjy.com),请我院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在网上进行学习,要求在下文之日起一周内完成培训任务。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需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培训目标和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使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知识,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科学采取救治、隔离和防护措施。 科教科 2014年8月20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