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科成立于1973年,在丁凡、肖承京教授带领下不断发展,目前本专业是江西省最大的血液病临床诊疗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年门诊量为2万多人次,每年出院病人1000余人次。确保每天均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专家在门诊和病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994年成为首批江西医学院内科学(血液病)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生教学示范点,承担全面的临床、科研与教学任务。一直承担省内外各级医疗单位的会诊及成果鉴定,承担了下级医院血液病专科医师的进修培养工作。

血液内科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主管技师)5人,住院医师1人,各级护士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有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3人。现有病床50张,建有江西省最先进的无菌层流骨髓移植病床2张,并有科室独立的血液实验室。科内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日本Olympus倒置显微镜1台,美国PE公司2400基因扩增仪1台,美国ThermoForma CO2培养箱1台,以及智能血液凝集仪、普通离心机及高速离心机等其他进口和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抢救设备有急救推车、急救药品、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设备,抢救措施及设备齐全。本专业科研力量雄厚,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四项,省重点科研课题三项,省卫生厅科研课题八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5部。在血液病诊疗和科研达国内先进水平。

血液内科专科特色

1、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省内首先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工作,对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所有患者均获得移植成功,移植后生活质量高,能正常学习工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工作通过省医学会组织的专家验收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2、 开展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孢菌素A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3、 开展了维甲酸和或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五年生存期明显提高,部分已治愈。

4、 应用格列卫或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较好疗效,是格列卫全球病人援助项目全省唯一指定医院。

5、 开展新靶向药物治疗,如应用美罗华治疗恶性淋巴瘤等。

6、 应用细胞保护剂以提高化疗剂量强度,减少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损伤。

7、 开展了细胞因子加高剂量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提高了缓解率,延长了病人生存期。

8、 对各种贫血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出血性疾病(如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粒细胞缺乏、全血细胞减少及多发性骨髓瘤、恶心淋巴瘤等恶性血液肿瘤有一套规范和成熟的诊治方案。

9、 对疑难少见血液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

10、 进行了环孢素A等血药浓度的监测,为骨髓移植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个体化应用环孢素A剂量提供了合理依据。

11、 开展了人a-2b干扰素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在省内首先开展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急性髓性白血病WT1基因和淋巴细胞重排基因(TcRvγI-Jγ)等基因诊断研究。建立了白血病融合基因的诊断方法(包括PML/PARa基因,bcr/abl基因,WT1基因)以及淋巴细胞白血病Ig重排和TCR重排基因的诊断法。对白血病诊断、预后判断、微小残留病检测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在省内属领先水平。

12、 细胞免疫治疗:开展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在白血病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13、 在国内首先开展造血干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及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14、 在省内首先开展了流式细胞仪对白血病免疫分型、肿瘤多药耐药基因、阵发性血红蛋白尿CD55、CD59等的检测。

15、 开展了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的染色体检查,为诊断治疗提供了合理依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为做好我省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要求如下: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的疾病控制、临床医疗、院前急救等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要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列入2014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制了远程医学教育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项目编号: 2014-16-01-012(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培训内容分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含诊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及急救转运等三个方面。该培训项目列为2014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学分。课件的视频挂在江西远程医学教育网上(www.jxycyxjy.com),请我院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在网上进行学习,要求在下文之日起一周内完成培训任务。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需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培训目标和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使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知识,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科学采取救治、隔离和防护措施。 科教科 2014年8月20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加快皮肤新陈代谢
聂小娟
回答: 加快皮肤新陈代谢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科学护肤及医学干预等方式实现。皮肤新陈代谢受遗传、年龄、环境等多因素影响,需综合干预才能有效改善。 1、调整饮食 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有助于皮肤细胞修复再生,维生素C含量高的西蓝花、猕猴桃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维持皮肤水合作用,深海鱼类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能减少皮肤炎症反应。 2、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通过加速血液循环为皮肤输送更多氧气和营养。运动后体温升高可促进汗液排出,帮助清除毛孔内堆积的角质和油脂,但需注意运动后及时清洁避免毛孔堵塞。 3、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23点前入睡,深度睡眠阶段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可加速皮肤细胞更新。长期熬夜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暗沉和痤疮等问题。 4、科学护肤 选用含果酸、水杨酸的护肤品温和去除角质,频率控制在每周2-3次。清洁后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产品修复屏障,紫外线较强时需涂抹SPF30以上防晒霜,避免光老化减缓代谢。 5、医学干预 光子嫩肤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刺激胶原新生,化学换肤可加速角质层脱落。对于病理性皮肤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进行系统治疗。 改善皮肤新陈代谢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清洁或去角质造成屏障损伤。干性皮肤人群应减少热水洗脸频率,油性皮肤需注意控油与保湿平衡。当出现持续痤疮、异常脱屑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内分泌或免疫系统疾病。日常可配合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但手法需轻柔避免拉扯皮肤。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