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肿瘤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分三病区和四病区。三病区亦称内科三区,为我院肿瘤科之一。科室在科主任谢强、护士长陈明霞带领下,主要诊治肺部肿瘤,同时开展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工作,尤其在肺癌介入治疗、纤支镜检查及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治应用方面有明显的特长。福州肺科医院内科三区现拥有55张固定病床,7名医生,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3名。16名护士,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14人。是一支拥有团队精神,蓬勃向上的医务队伍,以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打造出具有专业特色和技术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所有医师具备熟练的呼吸科常规操作技术,包括经皮肺穿刺和经皮胸膜活检,并有较高的阳性率。科室始终坚持“科技兴医、质量建科”的方针,救治了大量的病人,医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水平、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还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及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治疗及护理技术。科室关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呼吸技术学习班,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每年每人各类外出交流学习不少于两次,任职内均须专业进修,撰写论文,开展科技立项。临床医师自行分析阅读各类影像资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院专科特色之一。群策群力,集体讨论,凝聚团队精神,聚集集体智慧是肿瘤科的特色。
  肿瘤科四病区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此前已陆陆续续开展了胸部肿瘤的相关诊治。现肺部肿瘤内科与肺外科同在3号楼,共同施行胸部肿瘤的综合诊治,收到良好效果。外科每年开胸肺手术400台次,遥居全省之首。在此基础上,肿瘤内科临床技术也臻臻日上,上世纪80年代初期始,在福建省率先开展经皮胸膜活检,经皮肺穿刺等技术,并经过反复改良,病理准确性始终位居省内前茅。同期,省内率先引进并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目前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针吸术、介入治疗(微波、氩气刀、球囊扩张、肺泡灌洗)等院内临床普及化。90年代,引进了外科电视胸腔镜VATS,适时开展微创诊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包括肺癌在内的胸部疾病的诊疗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又引进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使得胸腔诊断技术日趋完美,胸部内窥镜技术逐渐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先后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研成果。肺癌病例逐年递增,2005年每月平均新发现肺癌病例50例,2006年达到每月60例,进入2007年至今达到每月65例。与此同时,肺癌内科化疗渐入佳境,依仗呼吸系统疾病专科技术的雄厚实力为基础,以及强大的肺外科技术力量,从7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恶性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80年代后,开始了全身化疗;90年代,开展了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治疗肺癌;进入21世纪,适时地开展肺癌的无痛苦化疗和靶向治疗,无不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老年肺癌日趋增多,治疗愿望日趋紧迫,近年下大力气开展这方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在福州市较早开展整体护理,这对肺癌专业护理大有裨益。为减轻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繁琐,开展PICC置管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世界哮喘日我院举办“哮喘知识讲座”

5月21日上午,我院呼吸科“哮喘之家”在门诊二楼的哮喘门诊候诊大厅举办了广大哮喘患者及家属举办了关于 “哮喘知识”的科普讲座,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由呼吸科的苏时祯医师主讲。此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周边社区的群众、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关注哮喘健康的人士百余人。苏时祯医师为大家讲解哮喘的预防发作、监测以及治疗,如何记录哮喘日记及正确使用峰流速仪、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与李红艳副主任医师一起耐心解答他(她)们对于哮喘的各种疑问,并完成哮喘测试问卷,同时发放科普知识手册100余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患者及家属对我院特设的“哮喘之家”感到特别温馨,在现场听了讲解后,更加坚定了控制哮喘病的信心。 患者某小姐来义诊台前诉说她的困扰,每逢换季或者“变天”的时候,都出现咳嗽不止和气喘的症状,经福州多家医院确诊为“哮喘”,症状经常发作,影响生活和学习,心理也有负担,医生详细询问病情,指导其规则用药及正确监测,帮其建立起控制哮喘的坚定信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呕吐是吐奶吗
周小凤
回答: 新生儿呕吐不一定是吐奶,呕吐与吐奶在表现和原因上存在差异。新生儿吐奶多为生理性溢乳,而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若呕吐频繁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新生儿吐奶通常表现为喂奶后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多因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喂养姿势不当或进食过快导致。多数情况下吐奶不影响生长发育,哺乳后竖抱拍嗝、调整喂养频率和奶量可改善。呕吐则多为胃内容物强力喷出,常伴随哭闹不安、腹胀或发热,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喂养后保持45度角体位、使用防胀气奶瓶有助于减少吐奶发生。 病理性呕吐常见于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等先天畸形,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且体重不增。感染性胃肠炎可引起黄绿色胆汁样呕吐,需警惕脱水风险。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可能导致顽固性呕吐,常伴特殊体味。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呕吐时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发现呕吐物带血丝、咖啡渣样物或伴有意识改变时须立即急诊。 建议家长记录呕吐次数、性状与进食关系,避免过度喂养。哺乳期母亲应忌口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者需检查奶粉冲调比例。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睡眠时采取右侧卧位。若呕吐伴随腹泻、发热或精神萎靡,应及时儿科就诊完善腹部超声、血电解质等检查,排除严重疾病可能。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