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医院

康复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康复科成立于1998年,科室人员架构合理,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及专业治疗师10余人,形成良好的梯队和治疗小组。
  服务对象以脑卒中(中风)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为多,目前收治的病人以亚急性期为主,充分体现了早期康复对降低脑卒中带来的致残率和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一般脑卒中病人在经过3-4个疗程治疗后基本可以站起来,部分病人可以行走,甚而生活自理。颈、腰椎病康复治疗也是我们的特色,开展以Maitland手法为主治疗脊柱及关节疾病,形成针灸、理疗、手法一体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颈、腰椎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成为颈腰椎病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颅脑外伤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骨折术后、小儿脑瘫等疾病也卓有成效。
  康复中心面积约500平方米,开设专门的运动疗法治疗室、作业疗法治疗室、理疗治疗室、认知功能训练室、肌电图检测室、经颅多普勒、脑电图检测室等。在康复治疗区可完成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认知功能训练、运动功能分析测评、康复评定、低中高频电疗法、关节松动术、蜡疗、平衡功能训练、减重步态训练、生物反馈、肌电图、经颅多普勒、脑电图、骨密度等治疗及评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动态血糖仪准确度怎么样
刘福强
回答: 动态血糖仪的准确度通常较高,能够满足日常血糖监测需求。动态血糖仪通过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反映血糖水平,其测量结果与静脉血糖值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关性良好。 动态血糖仪的传感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或电化学技术,每1-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血糖数据,可捕捉传统指尖采血难以发现的血糖波动趋势。临床验证显示,动态血糖仪的平均绝对相对差值多在10%-15%之间,餐后血糖波动较大时误差可能略有增加。新型设备的传感器精度已显著提升,部分产品在血糖正常范围内误差可控制在8%以内。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传感器需定期校准,植入部位应避开肌肉和脂肪过厚区域,剧烈运动或体温变化可能暂时影响读数准确性。 动态血糖仪对低血糖的预警功能优于传统检测方式,能识别90%以上的无症状低血糖事件。但严重脱水、休克等极端生理状态下,组织间液与血液葡萄糖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出现显著偏差。部分患者对传感器材料过敏或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时,测量值也可能受到影响。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认证的产品,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数据解读,能最大限度保证监测有效性。 建议使用者定期对比动态血糖仪与静脉血检测结果,佩戴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强电磁场干扰。若发现数据持续异常或与症状不符,应及时联系医生复核。动态血糖监测不能完全替代实验室检测,重大医疗决策仍需结合静脉血糖结果综合判断。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