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仁和医院

超声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超声科于1984年购买第一台Aloka-256 B超仪,当时有三名医务工作人员,每天半天门诊,最多日工作量约25人次。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壮大,超声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身各系统(B超及彩超)检查的综合检查科室,现拥有B超6台(大多为高档产品):GE Logiq400 两台、西门子亚当一台、东芝240A一台、GEα-100床边机两台。彩超七台(ViVid-7一台、西门子ASPEN一台、西门子SEQUOIA一台、V730一台、迈瑞 两台、Vivid-i一台)。承担全院门诊、病房及体检科的超声检查工作。彩超开展的项目从经颅彩超至周围血管、小器官、腹部、心脏等等,几乎遍及全身各系统。B超开展的项目有腹部、妇产科B超等。超声科24小时提供全天候服务,无特殊要求的B超,彩超均在当日完成检查。目前超声科开设四个B超诊室,四个彩超诊室。
全科目前总计有18名员工(其中有2名临时员工负责报告录入,五名见习医师、一名护师),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三名、住院医师四名,诊断医师除一名大专毕业生外(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其他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生,均为已注册的执业医 近两年,超声科在介入治疗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肝肾等脏器的穿刺活检技术已成为我科的一项特色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取材好,诊断明确等优势,深受临床医生欢迎。经皮肾组织活检,在不明确的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方面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肝囊肿,肾囊肿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现在只要在超声指导下穿刺硬化便可解决了,而且创伤小,无痛苦,疗效好,费用低,具有可重复性。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做引流治疗,定位准确,成功率高,使得病人在短期内即可得到很快恢复。
科室在原来B超,彩超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新技术,在心脏,腹部,妇科,产科,泌尿生殖学,浅表小器官,四肢血管等方面又开展了各项工作。在先心病的诊断上日臻成熟;在血管硬化狭窄,闭塞上能做出明确诊断;对于乳腺腮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有利的诊断依据。我科还采用特殊探头,开展了经阴道和经直肠探测技术。高清晰的图像使得诊断更加明确。(经阴道超声尤其适合老年患者,体态丰满患者,带环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技术,极大的满足了医师和病人的要求。
超声科还与多个临床科室合作开展项目。与泌尿外科合作开展的经皮肾穿肾结石取石技术,与普外科合作开展的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引流技术,其准确的定位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ISO9001认证工作使得超声科受益匪浅,科室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按超声文件程序中所写的去做。为更好地控制质量,把好关,建立了若干相应制度,如会诊制度、阳性病例追踪记录、报告查阅记录、患者领取报告签名等。在周六、周日安排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值彩超班,这样既能随时为需要的患者及时进行彩超检查,又能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帮助值班B超医师随时会诊把关。
今天的超声科已经渗入到了诊断和治疗的多个方面。我们相信,今后的超声科无论是在诊断还是在介入治疗方面都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提供更好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哭就恶心想吐怎么回事
郝盼盼
回答: 一哭就恶心想吐可能与情绪激动、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低血糖或前庭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情绪调节、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情绪激动 哭泣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引发恶心反射,儿童更易因情绪波动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家长帮助孩子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平复情绪,避免持续哭闹。若伴随面色苍白或手足抽搐,需警惕过度换气综合征。 2、胃肠功能紊乱 情绪应激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这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相似,通常伴有腹胀或肠鸣音亢进。可尝试热敷腹部,适量饮用姜茶缓解症状,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3、胃食管反流 哭泣时腹压增高易诱发胃酸反流,长期反复发作需考虑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平卧时加重。建议进食后2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医生可能开具铝碳酸镁咀嚼片或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控制胃酸。 4、低血糖反应 长时间哭闹消耗能量可能引发血糖下降,出现冷汗、头晕伴恶心。糖尿病患者或饮食不规律者风险更高。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果汁可缓解,日常需规律饮食,携带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备用。 5、前庭功能障碍 部分人群哭泣时可能诱发前庭神经紊乱,产生眩晕伴呕吐,需与梅尼埃病鉴别。表现为视物旋转、平衡失调,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或地芬尼多片改善症状,避免突然起身加重不适。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空腹状态下情绪激动。家长需留意儿童发作频率,若每周超过3次或呕吐物带血丝,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情绪管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减少应激反应,胃食管反流患者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运动建议选择瑜伽、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避免餐后立即运动诱发反流。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