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设立肺病门诊,1960年建立呼吸病专业组,1994年呼吸内科独立成为三级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十五”公关课题1项,承担卫生部教学研究课题2项,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卫生厅课题3项,承担青岛市科技局课题2项。科研经费总额约达100万元。近年来,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7部。呼吸内科不断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或专家的联系,如1998年与美国北得克萨斯哮喘免疫中心正式签署成立“中美哮喘免疫中心”的协议,呼吸内科定期与美方进行业务互访和学术交流;2000年与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朝阳医院签约结成长期业务合作单位。
  呼吸内科的特色专业简介如下:
  呼吸衰竭的救治:20世纪70年代初在省内首次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20世纪90年代初,在省内最先开展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以及从有创到无创的序贯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抢救成功率及应用机械通气例数皆在省内领先。拥有多台新型的进口多功能呼吸机、肺功能机和监护设备,提出停机4小时作为呼吸机成功撤离的指标。连续3年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呼吸衰竭治疗与监护新近展学习班”。
  呼吸内科肺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在青岛市率先引入经皮肺穿刺技术应用于外周性和困难部位肺部病灶的诊断,在20世纪70年代较早开展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气道疾病,近两年建立了“支气管镜检查培训中心”,除原有的纤维支气管镜设备外,现以配备全套电子支气管镜设备,大大提高了经支气管镜肺病介入性诊治水平。除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外,我科还积极开展肺泡灌洗刷检术、气道狭窄球囊扩张术、气道支架安置术、微波治疗术、局麻下小儿支气管镜床旁诊疗术。应用纵隔针吸活检术(TBNA)已超过200例,并邀请TBNA的创始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o-penWang教授、国际经皮肺穿刺技术的著名专家美国南卡诺林纳大学Stiltik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呼吸内科肺癌的早期诊断与防治较早地开展了肺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耐药性及治疗预后关系的研究,近两年关于中药复合治疗肺癌的动物试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证实了筛选中药复方在肺癌治疗中的增效减毒及抑癌作用,并获省卫生厅立项资助。
  呼吸内科哮喘和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开展了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哮喘课题得到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肺间质纤维化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近10年积极开展了肺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至今已积累病例260余例,在省内最早进行肺栓塞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并最早开展肺栓塞介入性诊疗技术如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乳腺病诊疗中心承办第一届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高峰论坛

第一届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高峰论坛”于7月11-13日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是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合作部、青岛市医学会乳腺病学专科分会联合主办,我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承办。来自国内外乳腺相关专业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旨在打造国际性学术研讨平台,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和交流实践经验。会议邀请了美国新泽西州肿瘤治疗中心的Kenneth Tomkovich教授,前亚洲乳癌协会主席、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名誉临床教授Chow Wing Cheong教授,台湾高雄医学大学纪念医院侯明锋院长及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会并作精彩演讲。论坛的内容涵盖了乳腺专科团队运作经验分享、影像导引下介入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乳腺癌术后I期再造术式的选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新纪元等国际热点问题。           会议由青岛市医学会乳腺病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我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海波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我院副院长梁军教授担任名誉主席。 我院王新生院长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安排相关部门大国配合。山东省医学会秘书长张林、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军、青岛市医学会秘书长孙金阁、我院副院长董?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第一届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高峰论坛“的圆满落幕,标志着青岛及半岛地区乳腺疾病诊治工作已进入国际交流平台,同时,也标志着我院乳腺病诊疗中心已跻身于国际、国内先进行列。(乳腺病国际诊疗中心 聂刚 王海波)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