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力医院

内分泌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为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中心,同时也是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教育基地。

内分泌科于2000年建科,隶属于内科,12年间科室迅速发展,现有标准床位22张。科室拥有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梯度合理的高素质专科团队。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7名。内分泌科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开展新技术等各方面取得较快发展,在北京市西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内分泌科日均门诊量在160人次以上,病房每月收治病人60余人次。诊治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代谢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尤其对糖尿病、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甲亢、甲减、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内分泌科可进行糖耐量试验、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下肢血管病变检测、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超声骨密度等多项内分泌科特定的检查项目,较早开展先进的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泵的使用,目前已经积累丰富的使用经验。计划开展免散瞳眼底相机、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密度,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骨质疏松的筛查防治工作。

2000年率先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成立电力医院患者俱乐部,2006年加入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教育基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监测个体化系统治疗,效果显著。科室每周一次针对住院病人的健康小讲课,每月一次针对周围社区患者的健康讲座,普及糖尿病知识,已坚持12年,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构架了医患良好的沟通桥梁。

电力医院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科室承担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学生及山西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的理论授课及临床实习任务,并承担市、区、院三级继续教育工作。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示教,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受到全体学生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好评。授课教师也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医疗水平、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科室坚持“科教行医”战略,重视科研工作,多次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内分泌科已完成《甲亢治疗疗程对甲亢复发的影响》、《IMPROV国际多中心研究》、《北京地区糖尿病控制现状调查》、《IDEAL研究》、《糖尿病与肿瘤发病的关系》、《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筛查2型糖尿病的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唾液糖议准确性的评价》,《BPRP北京糖尿病前期逆转研究》、《A1chieve研究》、《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等,目前正在进行《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有效性评估》、《雄激素替代治疗对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腺功能减退及血糖的影响》等研究。

“一切为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是内分泌科全体员工的服务宗旨。内分泌人将弘扬电力医院“仁、诚、博、精”的文化,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三好一满意”工作,力求与三级甲等医院接轨,薪火相传,仁爱广济,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电力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新项目推介:消化内科开展胃肠电图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新引进的最新胃肠动力治疗仪,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具有胃肠动力障碍症状(胃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便秘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原理是通过外加电流刺激驱动胃肠起搏点,模拟健康人胃肠电信号,促使紊乱的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以恢复正常节律,从而达到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生物反馈治疗。此项治疗技术操作简便,只需将电极片置于患者胃肠起搏点的相应体表投影,每次治疗约15-30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约1-2个疗程患者的症状即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众所周知,人体各部位的运动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电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生物电”,如心电、脑电等。胃肠电的产生就是胃肠蠕动的结果。胃肠电图的检测方法同心电图和脑电图一样,都是利用皮肤电极从人体腹壁体表进行记录。我们将皮肤电极置于胃肠部位相应检测点,记录出胃肠电信号,作为胃肠功能活动的客观生物电指标,根据胃肠电波形及参数的改变,对患者作出某些胃肠疾病的诊断。这项检查操作简单,无损伤、无痛苦、无禁忌症,全部检查过程只需20分钟,尤其适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病因的检查,以及老年、体弱、小儿和危重症患者胃肠疾病的无创检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