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内科 (共1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介入中心)拥有4间国内领先的心血管介入导管室,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西门子数字减影平板血管造影机、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三位标测导航星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等。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医师、介入技师和护士。十年来成功开展各类心血管病的介入检查和治疗57935余例,多项手术在全省均达领先水平;

☆成功开展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与120独家承诺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为急性心梗患者实施急诊冠脉支架术;

☆成功开展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导管化学消融术;

☆成熟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房缺Amplatzs伞介入封堵术;

☆为房颤患者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术;

☆成功开展植入性电复律除颤起搏器的安装;

☆国内率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室缺Amplatzs伞介入封堵术;

☆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中澳合作项目);

☆TAXUSTM药物涂层支架全球注册研究(MILESTONEⅡ);

☆第二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中国注册研究(CCSR);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研究(ExTRACTTIMI25);

☆原发性高血压的国际登记研究(RIAT);

☆非瓣膜性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

☆ICD临床应用的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

☆NT-ProBNP在心衰和急性心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研究;

☆率先开展经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与国内外合作,不断提高临床研究能力和治疗水平:

※承担2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研究

※承担7项国际课题研究

※承担1项卫生部课题研究

※承担9项国内课题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亚心医院暑期系列活动教护心

夏日“心”体验,呵护心健康。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积极传播心脏健康知识及心肺复苏术(CPR),从本周起,亚心医院开展“暑期电影进社区”及“中学生CPR夏令营”系列活动。 亚心医院专家介绍,夏季天气闷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血液浓度上升。高温使人焦躁不安,且夏季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不高,缺乏休息等,这些都会成为心脏病的诱因。夏季也是心脏病患者突发心梗的高危季节,如果我们身边有心脏病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心脏病疾病知识和抢救知识,对挽救心脏病患者生命显得尤为必要。 “暑期电影进社区”活动,除了每周在我市社区播放精彩的大片外,亚心专家还将走进社区,为市民面对面进行健康义诊和咨询,传播科普和急救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中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术,亚心医院暑期将于每周六上午在医院开展“中学生CPR夏令营”活动,邀请初高中生走进亚心医院,医护人员将一对一地手把手传授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需要参与“暑期电影进社区”及“中学生CPR夏令营”的社区及中学生,请与亚心医院联系报名,电话:4008884027 社会服务部,也欢迎学校组织学生参与。 亚心医院为参与活动的社区市民准备了科普知识手册和精美礼品,并为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提供心脏模型、CPR培训合格证书等礼品。 图为亚心医院医生教市民做心肺复苏术。 中学生都应掌握心肺复苏“救命技术” 武汉亚心医院推出“中学生CPR夏令营”活动,将于周六上午开营,让中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这一目前为止最为廉价、简单有效的“救命技术”。 心肺复苏(简称CPR),亦称基本生命支持,是针对由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等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4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10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 心肺复苏从20世纪60年代实施以来,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人群中大力普及CPR,可以提高院外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外死亡率。心肺复苏的普及直接关系到心肺出现异常情况下的成活率,美国成活率为56%,日本为35%,我国只有0.7%,我国每年因心脏猝死人数达54.4万人。 在2000年国际指南会议上,专家强烈建议在学校推广基本生命支持(BLS)技术作为基础教育战略。 亚心医院专家介绍,美国规定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德国联邦政府规定10-16岁的青少年要接受1.5天的急救课程学习(主要为心肺复苏知识)。在荷兰,10岁以下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 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91.6%的高中生都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同时绝大多数人愿意为他人进行急救,也愿意把急救知识传授给家人,能够起到蝉联效应。 亚心医院负责人表示,“中学生CPR夏令营”活动,将有力推动CPR技术的普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律不齐如何调理
高云
回答: 心律不齐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情绪应激、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吸烟者需戒烟,尼古丁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2、物理干预 通过深呼吸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迷走神经刺激可减缓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尝试瓦尔萨尔瓦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并做呼气动作,可能终止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该方法。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心律失常,钠通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痰瘀阻滞可能导致心悸,可辨证使用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针灸内关、神门等穴位有助于宁心安神。体质调理可配合黄芪、麦冬等药材,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通过导管消除异常电传导通路,对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较高。起搏器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需定期随访评估设备工作状态。 日常应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和剧烈运动,监测每日静息心率并记录异常波动。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肥胖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心律失常控制情况。饮食上可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其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