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医院

病理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病理科自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在教学、科研、医疗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病理科于1991年创建,2003年为校级优质课程,2006年成为湖北省第四批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湖北民族学院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得湖北省病理医师住培基地资格。

病理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队伍。现有专业工作者1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助教2名。技术人员3人。学术骨干2人,现任科主任刘锦红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会员、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恩施州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恩施州医学会理事、恩施州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现任科副主任樊孝琼为恩施州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恩施州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病理科一直是我院在教学,科研和医疗(临床病理诊断)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一。病理科年均完成外检及及州内外疑难病理会诊共1万8千余例。目前,病理科开展了包括常规染色,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显微摄影,TCT、尸检等检测项目。已开展的免疫组化染色抗体100余种,在判断疾病性质,预后,指导临床用药,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恩施日报】民大医院率先在全州开展新生儿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本报讯(通讯员唐见、彭芬)近日,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在州内率先开展了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成功治愈一名患有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标志着我州新生儿诊疗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据了解,该患儿出生仅7天,因皮肤黄染、呻吟、少哭、吃奶差、发热、喉中痰鸣入住民大医院新生儿科。经检查后发现,该患儿患有溶血病和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同时,医生结合患儿少哭、吃奶差的情况,考虑其有胆红素脑病的可能。因患儿伴有呼吸衰竭,病情危重,医生决定对患儿进行全自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两小时后,换血治疗顺利结束,患儿胆红素明显下降,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避免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该院新生儿科专家介绍,换血疗法是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换血术相比,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换血量大、疗效佳,避免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及感染等不良反应,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