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医院

我院召开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会议

时间:2014-08-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通过食品摄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为进一步做好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7月31日下午,医院组织召开了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会议。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参加会议,讨论通过了《滨州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公共卫生科朱玉芹主任对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并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崔家玉副院长主持会议,他强调,要严格把握法律精神,增强依法履责的意识;要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增强责任感;要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工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皮试硬结大于多少为阳性
徐建威
回答: 皮试硬结直径超过5毫米通常判定为阳性反应。皮试阳性可能与结核感染、卡介苗接种反应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皮试硬结直径在5-9毫米为弱阳性反应,常见于卡介苗接种后或既往结核感染已痊愈的情况。此时硬结边缘清晰但红肿较轻,皮肤表面无破溃或水疱,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需密切观察72小时内的变化。若硬结直径达到10-14毫米则属于中度阳性,多提示现症结核感染或强效卡介苗反应,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痰涂片检测。当硬结直径超过15毫米或出现水疱、坏死等强烈反应时,属于强阳性范畴,高度怀疑活动性结核病,常伴有明显红肿热痛,甚至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此时应立即启动抗结核治疗。 皮试结果判断需注意特殊人群差异。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假阴性;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能出现反应减弱。接种卡介苗后2-3个月内进行皮试可能引发增强反应。测量硬结时应以垂直径线的平均值为准,避开红晕区域,在光线充足环境下使用透明尺精确测量。皮试后48-72小时为最佳观察期,过早或过晚读取均可能影响准确性。 出现阳性反应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热敷。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瘦肉、西蓝花等,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建议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补充检测,并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性用药。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的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