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介入治疗腹主动脉下端闭塞

时间:2013-08-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一例腹主动脉下端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是一位63岁的女性,出现双下肢疼痛4天后,被送往中心医院,患者本身有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病史,动脉造影发现房颤栓子完全栓塞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总动脉,双侧下肢动脉血液供应完全中断,病情十分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定造成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主任王天玉考虑到患者高龄,又有基础病,决定采用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凭着精细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技术,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终于成功地为其开通双侧髂总动脉,使双侧下肢动脉恢复血液供应。

  王天玉主任表示,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微创性治疗的专业——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它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如果开刀,患者创伤面积大、不利于恢复,且风险更高。现在患者恢复良好,已经平安出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心医院:国内首家实现健康卡金融功能与银联联动应用

8月11日-8月13日,国家卫计委第二期居民健康卡建设技术培训班在郑州召开。8月13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60余名医院管理及信息专家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该院下辖的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健康卡在医院各个环节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妇幼保健系统、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进行参观调研,完善、优化的服务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欣赏和赞许。 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35212”工程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依托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截止去年年底,郑州市已发放居民健康卡100万余张。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作为此次培训班的唯一现场参观单位,国内首家实现了健康卡金融功能与银联联动应用,持有居民健康卡的患者在医院可以实现自助银行转账、现金充值、挂号、就诊等各种功能,并完成了与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了患者医疗信息的全市共享,医生可以在诊间根据需要对患者以往在不同医院的诊疗信息进行查阅和参考,在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与此同时,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也实现了与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