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中医院

清暑生津话芦根

时间:2012-05-1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我国各地的池沼里、河溪边、潮湿地等处,时常生长着浓密成片的芦苇。春夏之季采挖其根,即中药芦根。实际上,芦根用的是芦苇根部长出的白色嫩芽。

  据传说,芦根的药性最早是民间的一个叫花子发现的。很久以前,江南一个山村里有户姓田的穷人家。那年夏天,穷人的孩子受凉生病,烧得昏睡不起,还咳嗽,口渴。穷人到镇上独有的一家药店买药,可外号叫“黑心”的老板却拿出羚羊角,对穷人说:“要退烧,就得吃羚羊角。”一问价钱,黑心老板说:“羚羊角是名贵药材,退烧要五分量,得拿十两银子。”穷人吓了一跳,他哪有这么多银子啊。可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只好哀求“黑心”能不能少点钱,但硬是遭到了拒绝。

  气愤之余,穷人无奈地走出药店,满面愁容地在街上踱步。中午时分,他来到一方池塘边,绝望地抱头哭起来。正在这时,走来一个讨饭的叫花子。问了缘由后,叫花子说:“别伤心了,退烧不一定非用退烧药。”穷人一下子兴奋地站起来问:“难道还有便宜的药吗?”叫花子指着池塘,拍着胸脯说:“这药不用花钱,是我祖上传下的。你到这池塘边挖些芦根给孩子熬水喝,准能退烧。”穷人谢过叫花子,连忙挖了些鲜芦根回家,他洗去根上的泥沙,切成半寸长,熬水给孩子灌下去。果然没多久,孩子就慢慢退了烧,又用了几次,病就全好了。从此,乡亲们都知道了芦根的药性,遇发热、咳嗽等病,就挖些芦根用,再也不去求镇上那药店的黑心老板了。

  芦根确实是一味价廉效卓的清热泻火药,也是居家必备的消暑佳品。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寒,有清暑热,生津液,止呕吐,除烦闷,利小便,解鱼毒等功能,用来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痰稠口干,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小便短赤热痛以及鱼、蟹、河豚中毒等症。特别对夏季发热、伤暑等尤为适宜,鲜品用之更好。除单味或入复方煎服外,还可制成药粥、药茶等来用。据说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用鲜芦根100克,麦冬20克煎汤来消暑调胃;清代医学家吴鞠通以之配鲜生地、鲜石斛、梨、甘蔗绞汁创制“五汁饮”,治疗热病伤津,心烦口渴等。把芦根与大米同熬成粥,或与鲜石斛、鲜生地、青果相配,煎熬成茶,对夏季津液不足、口干舌燥、呕恶纳差等症有明显作用,民间还有用芦根嚼食,配木通煎服来治疗尿道小结石的验方。药理学研究,本品含天门冬酰胺、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是炎夏季节保健疗病之良药。(尚学瑞)

医院动态

更多 >

秋日养生,预防感冒

立秋后,虽然白天天气还比较热,但时令已表现为以燥为主” 对于初秋的温燥感冒,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一些甘味和酸味果蔬,比如梨、香蕉、藕、橘子、芦柑、金橘、柚子、荸荠、橙子、葡萄等。多喝些杏仁汤也有不错的效果。做法很简单,从市场上买回杏仁粉(自己磨也可以),直接冲服,或者取杏仁9克、沙参15克、百合12克,煎汤取汁喝。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制“五汁安中饮”(牛乳60毫升、韭汁、生姜汁、梨汁、藕汁各10亳升的混合物),有很好的润燥作用。 用药方面,如果是单纯的感冒,可以吃些清热灵颗粒剂;如果以燥咳为主,可以吃些参贝北瓜膏。需要提醒的是,立秋后,西瓜就应该少吃了。因为秋季容易发生腹泻,如果再多吃西瓜这样的凉性水果,更易引发腹泻,尤其要少给孩子吃。 防感冒常用冷水洗鼻子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足。每日晨、晚养成用冷水浴面、热水泡足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除此,要坚持用冷水洗鼻,增强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也可用手指揉按鼻旁迎香穴1至3分钟,或用两食指擦鼻梁两侧,使之发热,促进鼻腔的血 液循环和黏液的分泌,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