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追求卓越 塑造精良

时间:2013-06-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医疗专业水准,二是持续提升医疗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它又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不断开放,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社会对于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医疗水平迅速解除疾病痛苦,同时也希望医生提供星级酒店的优质服务。众所周知,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限于一个人的经验和阅历以及一个时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然而,短期内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供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却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素养得以提升的最重要前提。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过:“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为业也。”而医生这个职业更要求做人诚实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所以说,“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情”应该成为我们这样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绝不动摇的追求。

  同时,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是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将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患者享受到更为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

  医生这个职业与他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这种重要性也使其必然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就有一篇文章叫《大医精诚》,其中就论述了为医者的责任和修养问题,为习医者所必读。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医者所需有二: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二则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高尚的医德应该是医生的灵魂,是医生在各种工作过程中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在许多情况下,讲医德,用不着说什么大道理,需要的仅仅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在此基础上,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也应成为我们这些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因为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进行和谐融洽的沟通,不但可为其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让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医疗环境,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庄严、神圣的医疗实践中,将自己塑造成品格优良、技术精湛的医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首届盛京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论坛

8月16日,由我院第二血液内科病房举办的首届“盛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论坛”在我院本溪基地召开。我院纪委书记李成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血液、肿瘤等相关领域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院第二血液内科病房主任杨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特邀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基金会副主任、中国淋巴瘤联盟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军教授,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专委会主任委员张伟京教授,中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常委、辐射血液学组组长克晓燕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恶性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病理专家高子芬教授,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亚太委员会理事陈文明教授、路瑾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从基础到临床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作了专题讲座。我院第二血液内科病房主任杨威教授作了关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美国NCCN诊疗指南与欧洲ESMO诊疗指南之差异的演讲。我院第一血液内科病房主任刘卓刚教授、血液研究室主任张继红教授应邀参会。 会议的圆满召开和组织协调工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相关领域的医生开拓了临床视野,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扩大了我院血液内科的学术影响力。 第二血液内科病房 / 孙颖 杨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