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中心医院

我院成立我市首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

时间:2013-09-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急性脑卒中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将以每分钟一百九十个神经单元的速度丧失脑神经功能。此类患者的救治早期关键在于血管再通,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有效时间窗为4.5小时内,超过时间窗,即使随后血流再恢复,仍然不能挽救病人的神经功能。为了让更多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迅速、及时、有效、正规的治疗,本溪市中心医院于7月份开通我市首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 优先收治脑卒中溶栓患者、简化就诊流程,神经专科医护小组、CT室、化验室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于处于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医院实现了患者到院后最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头部CT、血液学检查等各项准备工作,由每天24小时值班的神经内科“总住院医师”负责牵头,为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为及早挽救患者缺血脑组织,改善患者症状,抢救患者生命健康抢出了宝贵时间,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开诊以来,已成功为10名急危重患者实施了静脉溶栓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这也标志着本溪地区的卒中院内急救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天热容易引发脑梗塞吗
邵自强
回答: 天热可能增加脑梗塞的发生概率。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人体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诱发脑梗塞,尤其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患者风险更高。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明显增多,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能造成血容量不足和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上升会减缓血流速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概率。同时高温可能引起血管扩张和血压波动,对已有脑血管病变的人群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这类人群在夏季需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保持规律饮水习惯。 部分人群在高温天气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压骤升或骤降。这种血压波动可能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增加斑块脱落风险。糖尿病患者在高温下血糖更易波动,血液高凝状态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夏季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影响脑部供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诱发脑梗塞,但多数健康人群通过合理防护可有效预防。 夏季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摄入。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摄氏度,避免室内外过大温差。有基础疾病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出现突发头痛、肢体麻木等脑梗塞前兆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