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

6.6“全国爱眼日”

时间:2014-06-0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为了广泛普及眼保健知识,提高眼疾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爱眼日”当天在五官医院门诊举办义诊活动。活动不仅免除专家挂号费及常规检查费,为现场的眼病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提供眼科保健知识,还成立黑龙江省“糖尿病性眼底病患友之家”,为“糖网病”患者免费发放会员卡,建立会员终身眼健康档案,并为会员进行不定期眼病防治讲座,及定期的免费眼底检查。

  据我院眼科副主任孙大卫介绍,糖尿病作为全身代谢性疾病,对视力影响最大就是视网膜病变。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极易被糖尿病患者所忽视,一旦症状突出,病情已严重,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根据我院临床统计看,近年来因糖尿病眼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增长迅速,平均每天有5台“糖网病”手术,患者年龄集中在45岁到60岁之间,其中还有不少年轻患者。对此,专家提醒指出:糖尿病眼病是可防可控的,虽然“糖网病”致盲率高出正常人25倍,但只要提高防控“糖网病”的意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现有视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9000万,成为全世界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全身代谢性疾病,对眼的各个部位都会造成病变,其中对视力影响最大的就是视网膜病变。“糖网病”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密切,患糖尿病5—10年的人,“糖网病”发病率为20%~30%;糖尿病病史超过30年的人,发病率可在95%以上。

  18岁男孩突然视力下降探究病因竟是糖尿病引起

  年仅18岁的小王是名高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下,小王觉得自己的视力下降很快,但为了不占用学习时间,他并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一个月前,小王发现眼前总是有个黑色的“漂浮物”,看稍微远点的物体时,物体还出现了变形,视物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小王的学习和生活,便到我院眼科就诊。

  孙大卫教授接诊患者后,认为小王是“糖网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便建议小王检测血糖,检查结果更加印证了医生的看法,小王确诊为Ⅰ型糖尿病。据孙大卫教授介绍,“糖网病”早期不影响眼底黄斑部时,视力不受影响,所以患者一般难以发现。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当病变影响到黄斑部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同时可伴有视物变形、视野缩小,中心暗点。

  孙大卫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少人认为“糖网病”是中老年糖尿病人的专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如今年轻人患“糖网病”的也越来越多。由于年纪轻,糖尿病病程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就越高。对此,孙大卫教授强调指出,糖尿病病程越长,越要警惕“糖网病”带来的视力损害,只有及早、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才能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

  长期视物模糊以为是“老花”入院检查视网膜已脱落

  现年51岁的张大娘有着十五年的糖尿病史,自称一直坚持服药、打针治疗,血糖控制的也不错。可是近3年来,张大娘觉得自己看东西越来越费力了,总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以为自己是患上了“老花眼”,并未在意。直到一周前的一天,一觉醒来的张大娘忽然发现自己左眼什么都看不见了,努力地眨眼、揉眼也没有用,这让老人着了慌,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急忙从大庆赶到了哈尔滨。

  我院眼科副主任孙大卫接诊后,为患者进行了仔细的眼底检查,发现张大娘的视网膜与玻璃体内已经大量出血,同时出现左眼视网膜脱离,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孙大卫教授解释说,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眼部并发症,“糖网病”作为一种眼底疾病,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的管壁受到侵蚀,发生渗漏,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后造成周围组织出血、水肿,以及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甚至生成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极易自发破裂,造成视网膜与玻璃体内大量出血,出现增值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后果就是牵拉性视网膜脱落造成失明。由于“糖网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极易被忽视,加上很多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缺乏了解和认识,等症状严重才到医院就诊,往往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孙大卫教授强调,疾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按时用药,血糖降下来,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可以高枕无忧,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眼科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测血糖与查眼底同等重要。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应定期检查眼底,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这是及早发现“糖网病”的最好方法。尤其是患糖尿病5年以上者,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眼前有黑色漂浮物,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医院动态

更多 >

黑龙江首家弱视儿童医疗培训、治疗中心成立

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和治疗中心启动仪式在哈医大二院举行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我省贫困弱视儿童有机会免费治疗 启动仪式现场 焦军东副院长致辞 本报讯(李华虹刘乙辉)8月21日,黑龙江首个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治疗中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启动仪式。从即日起,黑龙江贫困家庭弱视儿童无需经历奔波之苦,就能享受到先进、便捷的医疗服务,还将有机会得到免费的治疗,黑龙江基层眼科医疗队伍更可获得系统专业的培训,能更好的为我省贫困患儿服务,为他们送去“光明的未来”。 中国少儿基金会宣传部长梁文美,中国少儿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蔡静芝,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长孙玉才,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宣传部长谷秀峰,哈医大二院医疗副院长焦军东,哈医大二院五官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等出席了仪式。原慧萍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据了解,“弱视医疗培训中心”、“弱视儿童治疗中心”是黑龙江首个公益性弱视医疗培训和康复机构,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捐建。主要功能是组织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弱视筛查、诊疗等相关知识培训;为黑龙江贫困弱视儿童提供减免费康复治疗。“弱视医疗培训中心”与“弱视儿童治疗中心”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医大二院将会到初级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免费筛查,及时发现弱视儿童,已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计划为黑龙江省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务工作者开展专项培训。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早期治疗是关键 据负责该项目,在儿童眼病及弱视治疗具有丰富经验的哈医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张水华教授介绍,弱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据统计,目前我国发病率为3%,其中有约30%因未能及时治疗而成为终身的低视力人群。如果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又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可能造成视力发育障碍,继发斜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所以,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最佳治疗期为学龄前。 由于弱视患儿的治疗周期较长,平均为16个月,而不少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坚持长时间的治疗,使得不少患儿的病情被延误,发育和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弱视是可以治愈的。 莫把儿童弱视当近视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张水华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弱视患儿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就认为孩子得了近视,匆忙的给孩子配上眼镜,误把弱视当近视,从而耽误了孩子最佳矫正时机。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很可能是患上了弱视:动作明显笨拙,行走蹒跚,经常摔倒;较近的距离不能注意或认出事物和人,反应迟钝;在并不强烈的阳光下仍会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对光线敏感;经常为了看得更清楚,而不得不将头侧向一边;将书、玩具凑近脸部,看电视很近;眼睛斜视,双眼不能协调活动;如家长用一只手挡住其眼睛,孩子会本能地甩头用好眼视物或用手打掉家长遮挡的手,或者好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随人或物转动,家长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 儿童弱视诊断治疗有待规范提高 张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各级基层医院开展的弱视诊断标准各异,治疗也不尽相同。弱视的临床治疗报道主要集中在探讨多巴类药物的疗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开发弱视治疗仪等方面。还有研究关于弱视发病的分子机制,弱视的电生理研究、弱视的功能成像研究等基础研究。这都需要我们对弱视的诊疗常规进一步规范,使得我国弱视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对于弱视治疗黑龙江广大基层医院目前不是十分规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到我们这里的规范化培训,增加他们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知识,从而提高基层弱视的诊断率,培训更多优秀医疗工作者,使黑龙江地区弱视儿童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使孩子们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  来源: 编辑: 刘乙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