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2012年市医院用人需求数量

时间:2012-03-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2年市医院用人需求数量

  科系序号科室名称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内科系1呼吸内科 1

  2血液内科 1

  3消化内科 1

  4老年病科(综合内科) 1

  5风湿免疫科 22

  6心内科16

  7儿科 2

  8中西医结合妇科 1

  9中西医结合肾内 1

  10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科 1

  11中西医结合临床1

  12神经内科11

  13重症医学科 33

  外科系14神经外科14

  15泌尿外科 1

  16骨外科14

  17胸外科 2

  18妇科 2

  19产科 2

  20肿瘤外科 1

  21麻醉科 1

  医技科系22介入治疗科 2

  23中草药 22

  24病理 2

  25医学检验 2

  26CT 2

  27核磁 2

  28放射科 2

  29肿瘤放射治疗科 2

  30超声诊断科 2

  31核医学科 1

  32康复医学科 2

  门诊科系33口腔修复 1

  34皮肤病科 2

  35针灸学 1

  36急救医学 22

  其它科系37医学统计 1

  38财务科  2

  总计  56611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

2014年1月17日下午,在医院会议室召开了2013年度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主任委员崔子平院长委托常务副主任王发伦副院长主持此次会议。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相关职能科室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副院长王发伦、副院长徐海生、院长助理马艳春、院长助理杨忠东、病案主任班?生、药学部副主任于晓红分别做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报告、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报告、病案管理委员会报告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报告。王发伦副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提出2014年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新要求。 各委员会在报告中,按照三级医院评审48项核心条款和省卫生厅78项工作目标的要求,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对2013年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指出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和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了整改的措施,做出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再造凸显成效,建立了各委员会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良好的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消除了管理交叉中的死解;患者安全、错误分享理念全面普及和深入,从诊疗、护理,扩展到全院的各个方面;科室建制和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临床专业不断细化,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和三甲医院功能更加完善,持续推进了三给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建设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从源头抓起,修订了医疗工作制度,完善了分科与分诊工作,消除了患者游科现象;医院质量与安全常务委员会针对医疗工作的环节,提出了改进质量与安全的多项方案,新增了5项工作制度和17管理规定;不良信息上报达到2012年的2倍以上;医疗安全工作稳步提升,医疗损害赔偿下降了50%;抢救成功率超过了85%。全面推行国家标准的《疾病分类与编码》,应用率超过99%,病案甲级率超过90%,通过了卫生部HQMS的检测。医院护理质控组实力明显加强,是建院以来最强的人员组成,护理质量监控与督导全面提升,针对性地开展了护士长培训、护士岗前培训,弹性工作制得到广泛的赞同。药占比控制在44.68%,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的9.8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37.02DDD,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1.21DDD。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得到全面落实。输血工作参加了卫生部室间质控,继续开展自体血回输技术。完成了医学影像科建设,下设X线室、CT室、MRI室、介入治疗室、放射治疗室、超声室,实现了科主任统一管理。建立了危重患者检查制度,完善了危重患者抢救预案。 今年年初,鹤岗市人民医院创立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各项质量与安全工作,该委员会下设8个委员会,并引入了PDCA管理方法。一年中,下设的委员会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医院管理迈入新的阶段,全面提升了工作质量,消除大量的隐患,安全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在各委员会报告结束后,王发伦副院长指出,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恰恰也是接受医院安全文化理念和建立更加安全的医疗体系的机遇。号召全体医务人员,从“精、准、细、严”四个维度入手,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脸上长了雀斑是怎么回事
陈腊梅
回答: 脸上长雀斑可能与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黑色素代谢异常等原因有关,可通过防晒护理、激光治疗、药物干预、饮食调整、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雀斑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雀斑时,子女出现雀斑的概率较高。这类雀斑多在儿童期出现,表现为鼻梁、面颊部对称分布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遗传性雀斑无法根治,日常需严格防晒,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等外用药物抑制黑色素生成,或选择调Q激光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 2、紫外线照射 长期未防护的日光暴露会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促使黑色素细胞合成过多黑色素。此类雀斑夏季颜色加深,冬季减轻,好发于颧骨等突出部位。建议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配合物理遮挡措施。顽固性晒斑可尝试强脉冲光治疗,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谷胱甘肽片等抗氧化剂辅助改善。 3、内分泌失调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刺激黑素细胞功能亢进。这类雀斑边界模糊且随激素变化而加重,常伴有黄褐斑样改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调整避孕方案或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局部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精华液、熊果苷凝胶等美白制剂。 4、皮肤屏障受损 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或不当护肤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现为原有雀斑颜色加深伴皮肤敏感。应停用刺激性产品,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夜间涂抹0.025%异维A酸凝胶促进角质代谢,配合低能量红蓝光治疗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5、黑色素代谢异常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或转运障碍会导致黑色素降解受阻,形成持久性雀斑。此类患者往往全身多部位出现色素斑,可尝试皮秒激光分解色素颗粒,联合口服传明酸胶囊抑制黑色素通路,外用复方甘草黄酮乳膏阻断酪氨酸酶活性。 日常需建立持续防晒习惯,每2-3小时补涂防晒产品,阴天仍需防护长波紫外线。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熬夜及高糖饮食刺激皮脂分泌。治疗期间忌用含汞美白产品,激光术后严格保湿修复。若雀斑短期内突然增多或伴随瘙痒脱屑,应及时排查皮肤恶性肿瘤可能。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